落拓居论坛 » 心随笔动 » 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最优
本页主题: 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最优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青青子衿
终身成就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84
发帖: 10666
威望: 7815 点
金钱: 69439 银两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621 点
在线时间:406(小时)
注册时间:2006-05-11
最后登录:2013-03-21

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在描述经济社会的理想时,经济学家都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但是,现实中如何行事才是实践这一原则呢?维弗雷多•帕累托用数学方法对此作了逻辑严密的描述,并为经济学界普遍认同。于是,人们将符合这一描述的经济现象称为帕累托最优。

  现在,帕累托最优已成了经济学的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中国人自古讲究“门当户对”,到了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则被冠以“过时”、“老套”的名号。然而,就在我们自以为摆脱了这种种旧习俗的束缚时,却发现自己依然一而再地止步于热恋之后的婚姻门前……

  1

  理智与情感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三角恋爱关系,是几百年来许多中国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家基本上都从林、薛的性情、长相着眼来分析宝玉的最优选择。但无论如何,那个“赤瑕宫神瑛侍者”一旦投胎落地成了贾宝玉,走进凡夫俗子的行列,他的婚姻便要符合世俗世界的一切约定与规矩。

  封建社会的婚姻对于娶嫁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投资行为,甚至可能牵扯到整个家族的气运,一切都要符合彼时的基本经济规律。

  贾母虽然怜爱黛玉,但心里并没有真正动过把她许配给宝玉的意思。虽然有时也和人嗟讶一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黛玉绝对不可能成为宝二奶奶。在贾母的候选名单和大观园人气榜上,包括宝钗、宝琴、湘云,都和黛玉比肩,她们除了没有“先行优势”―――宝、黛打小厮磨出来的交情之外,综合实力均不亚于林黛玉。

每一代人中都有历经宝、黛之痛的,其中也不乏为人父母以后又转为施压者的。做了长辈,跟适龄青年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某哥哥为什么会迷恋某妹妹,经济学只能定义为是一种“偏好”,却不能确定这个偏好是否带来巨大的收益,或者偏好能持续多久。父母的“理性”虽然主要出于经济上的算计,但其实更为务实一些。

  2

  正向搭配与负向搭配

  正向搭配是指与相同类型的人结婚,负向搭配是指与相反类型的人结婚。

  这两种搭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若完全是负向搭配,那婚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若完全是正向搭配,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因此,该正向搭配的,就得正向搭配;该负向搭配的,就得负向搭配。基本说来,性情、分工上负向搭配比较好;在经济实力、社会关系和价值观上,最好是正向搭配。

  《红楼梦》里,就有搭配出了问题的一对:柳湘莲与尤三姐。性格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又让他们阴阳永隔。清高的柳湘莲猜忌对方的清白,结果三姐选择了以死明志。“者易折”,本来性子直的就容易栽,两个凑一起,就是一出全本的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宝、黛在性情上也偏于正向搭配,所以老是矛盾不断。黛玉爱耍小性子,跟宝玉时常有些小矛盾,搞得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叹。恋爱的时候,这些小矛盾是cute的,也很符合现代人对爱情的定义。不过要是结婚了,他们还能这样吗?宝玉虽是温顺体贴,却也免不了公子习气。下人开门只晚了一会儿,便被他一脚踢得吐了血。而今更是流行这样一个观点:不管这个男人比你大多少,不管婚前谁疼谁,婚后,他一定是个孩子。有母性的女人可能结婚以后更能维持婚姻的稳定。宝钗就是这样一位有胸怀气度的女性。

  在家庭分工上,宝玉虽长于豪门之家,衣食无忧。但是作为家族最受宠爱的男丁,他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成为家庭的继承人。黛玉不断在旁边怂恿这位“逃学威龙”,而宝钗却很喜欢给宝兄弟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紧箍咒,希望他学完“大学”之后再修一个“PBA(公共管理硕士)”。把这个宝贝蛋放在哪个人的手里,宝玉的爸妈会比较放心呢?有宝钗在一旁不急不徐地督促,以宝玉之才,自然能诓一个说得过去的功名。
宝钗除了人力资本上有优势,还能给贾府带来物质财富和社会关系网络。金陵四大家族盘根错节,贾母就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人;王夫人和凤姐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王家人;宝钗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人。虽然别人给宝玉说媒的时候,贾母不止一次表明了“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便是那家子穷了,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这样的态度,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贴补新媳妇几个钱,对贾家是九牛一毛的事,但是这只能说明,娶个穷人家的女儿,没有太大的负效应。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贾家的适龄青年是极度稀缺的“资源”,要通过联姻的方式达到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作出最理智的投资。宝、黛结合等于“浪费”了两个名额:不如娶了薛家的宝钗,同时再把黛玉风风光光地嫁到别的名门望族。

  所谓正向搭配和负向搭配,其实就是要素市场的资源最佳组合方式,或者是一种策略组合方式。如果将宝玉、黛玉和宝钗视为三家企业中两家的合并抉择,如果“二玉”或“二宝”两种组合方案都可以在一方面实现稀缺性资源的最大化,实在难以取舍,只能计算两种组合分别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性资源)是否真的不可替代和复制。不幸的是,宝、黛组合中的关键性资源确实可以被宝玉与宝钗组合后进行模仿以及替代。很多“黛迷”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宝玉疯迷了一阵子之后,“见宝钗举止温柔,也就渐渐地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成功地走出一片感情新天地。

  3

  收益与成本

  宝二奶奶的候选人都是从贾家大院里产生出来的。多年来一起生活,贾家对她们的人品了如指掌,所以不用花很多力气去搜索、辨别信息。外面推荐的要考察起来就费事得多。

  某门客向贾政推荐过张小姐做儿媳,说是一位集美貌、财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性。贾政不由上心了。不过,再多说两句就有问题了。一问身世,原来是邢夫人家的亲戚。如果张小姐是一个想高攀的呢,或者大嫂想通过自己人掌一家之权呢―――这个信息就要打个折扣了。再让老婆跟邢夫人打听打听,邢夫人不敢揽这个事,找了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打消了宝玉父母的心思。
宝玉的对象是极讲究的了。古时一般说来,满足门当户对和八字相合这两条,婚姻也十之八九了。这比现在的人在婚姻上节省了很大一笔成本:搜寻成本。

  婚姻不过是一男一女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在婚前就要支付的这个成本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婚姻质量。很多人提及“婚姻磨合期”,就是因为婚前信息交流不充分,而需要在多方面进行的婚姻内博弈。正如王熙凤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现代社会,青年男女应付生存还忙不过来,剩余不多的时间还要忙着“充电”,搜寻代价随着时间资源的紧张与稀缺而直线上升。容貌、年龄、身高等外在变量是婚姻信息中最容易确定的一类,最难了解的是对方的品位、性情、爱好等内在的因素。但是在生活中,会有相当多的人不自觉地隐瞒这类真实信息,或者故意制造信息的不对称,这必然会影响婚后的生活。如果要做到信息相对全面而且准确,就要花费很多的搜寻成本。成本越高,说明婚姻的价格越高。

  怎么样才能降低搜寻成本呢?寻找与自己家庭背景、学历教育相仿相近的,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果门当户对,可以推己及人,大致上揣度一下对方的性情,把握对方对各种家庭事件的反应。虽然我们小户人家的,谈不上通过门当户对的结亲以稳固家族的根基,但是在相同的经济基础及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有更大的概率具有相近的消费倾向和价值观,它能让夫妻双方感到愉悦,增加婚姻所得。要是焦大不幸被黛玉的忧郁气质所深深吸引,爱得无法自拔,两人即使生活在一起,也是无法沟通的。

  所以,古代的戏曲里面,富家小姐在花园里邂逅的一定是落难书生,而不会是园丁。

  4

  门当户对与帕累托最优

  以上都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从现实情况来分析,个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低质量(包括对社会阶层、个人财富、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所做的质量评估)的还是希望与高质量的异性配成一对。《红楼梦》里的丫环金钗因为“勾搭”宝玉最后送了命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但从整体上看婚姻,资源最佳的配置模式应该是社会中每个适龄男女都达到帕累托最优。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够使没有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好,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余地,就意味着现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某男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为一个常量m,他们共同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是(X+Y+m)/2

  A.如果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就是说X、Y相差很大。假设X=3,Y=9,则婚后的各人所得为(3+9+m)/2。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小于9。此时Y的状况变糟了,她对婚姻是不满意的。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等于9。此时X得到帕累托改进,Y不变,此时,Y对婚姻不是很积极。

  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大于9。此时X、Y都得到帕累托改进,皆大欢喜。

  所以,两人的婚后所得至少要达到6,才能维持稳定的婚姻。

  B.如果是一对门当户对的人,假设X=Y,那么,只要m>0,两者都能得到帕累托改进。

  在这个模型中,m是最有意思的一个常量,它的大小取决于负向搭配的成功与否。本来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但有了这个m,人类才前仆后继、心甘情愿地跳入婚姻的围城。

  如果两个都拥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结合,那么两人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极大,就越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与境况稍差的人结合的话,则可能导致个人效用的减少。因此,从整体上看,门当户对的选择是较符合逻辑的。

  不难看出,门当户对的人更易从婚姻中得到满足。宝玉、宝钗婚后的甜让凤姐儿都羡慕是有目共睹的。如是,则曾经被我们看来过时与老套的“门当户对”的观念,自有其曾经存在的合理性。今天的人们,虽然摆脱了种种旧习俗的束缚,却一而再地止步于热恋之后的婚姻门前,想来也正好印证了现象背后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关系吧。



慎独
顶端 Posted: 2006-09-02 20:15 | [楼 主]
文清致远
热心会员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30
发帖: 4694
威望: 4149 点
金钱: 30783 银两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180 点
在线时间:629(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18
最后登录:2012-05-26

Re: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

呵呵,也许有道理,但无论如何当把感情和经济相连并套用一个公式去推理总还是有些不能接受的~
疏影暗香http://218.58.188.198:82/u/983/index.html
顶端 Posted: 2006-09-02 20:36 | 1 楼
青青子衿
终身成就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84
发帖: 10666
威望: 7815 点
金钱: 69439 银两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621 点
在线时间:406(小时)
注册时间:2006-05-11
最后登录:2013-03-21

Re: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

下午和别人辩论红楼诸事,傍晚灯下阅此文时发现诸多观点甚佳,于是荐来~
慎独
顶端 Posted: 2006-09-02 20:49 | 2 楼
我本楚狂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3
发帖: 1037
威望: 1733 点
金钱: 40230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7 点
在线时间:569(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19
最后登录:2016-10-02

Re: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

换一个新说法有意思.
顶端 Posted: 2006-09-03 14:19 | 3 楼
浔阳楼主


级别: 秀才
精华: 2
发帖: 137
威望: 464 点
金钱: 20806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9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7-16
最后登录:2007-03-12

Re:从《红楼梦》看经济学:婚姻家庭选择中的帕累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顶端 Posted: 2006-09-03 15:00 | 4 楼
落拓居论坛 » 心随笔动

Total 0.034810(s) query 6, Time now is:12-23 08:12,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