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不敢出”的机敏与流俗
(《世说玩味》之十七)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兄弟俩奉命进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颤颤惶惶,汗出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颤颤栗栗,汗水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后来都在朝廷做了大官。钟会官至司徒,管理国家的土地和人民。须知在东汉时,司徒基本上等于丞相,与司空、太尉共掌政务。钟毓年仅十四,即任散骑侍郎,成了朝廷的近侍。
钟毓是哥哥,钟会是弟弟,这从他们的名字上就知道。钟毓字稚叔,钟会字士季。但他们不是一母所生,钟会是庶出。其母出身名门,因爱钟会之父才学,下嫁为妾,生钟会,这让钟会多少有点自卑。但自卑的人往往自傲,钟会更甚。与钟毓相比,两人虽说都是“少有令誉”,但性格还是很不同的。一般来说,钟毓说话行事中规中矩,而钟会往往相反。
钟毓和钟会兄弟小时候,以为爸爸睡觉了,一起偷酒喝。其实爸爸没睡,正在偷看他们的偷酒表情:钟毓喝酒的时候,“拜而后饮”;钟会呢,却“饮而不拜”。爸爸奇怪了,便起来问理由。钟疏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可是钟会却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我非常喜欢“汗不敢出”这种说法。
人紧张会出汗,这大家都有体会。所以皇上一问,钟毓说自己“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实话实说,没有什么奇怪。而说紧张得不敢出汗,却不合情理,出汗是一种生理反应,与心理的敢与不敢,似乎没有关系,人在紧张时、在天热时都要出汗,不是你想不想、敢不敢的事。但这一次钟会确实没有出汗,又不能说自己对皇帝没有敬畏,怎么办?聪明的钟会回答皇帝的问话说:“我不是不紧张呀!我是战战兢兢,吓得连汗也不敢出了,比我哥哥还要局促不安呢!”
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句假话,但它无伤大雅,而且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于是皇帝笑了,于是大家都笑了。千年之后,我们读到,也会心地笑了。我们说钟会的回答比乃兄高明,一是他依钟毓的格式回答,反映了钟会的机敏和俏皮,与钟毓的比起来,同样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而且更见功力;二是见了皇上,说“汗不敢出”,含不敢冒犯之意,似乎更合乎礼仪,比乃兄境界也更高了一层。
我又非常不喜欢“汗不敢出”之类的话。
它固然机智,也很幽默,偶一为之,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如果此类话语流行泛滥,充斥着文章、舞台,又会使人生厌。当今的小品和相声,自不待言,其油腔滑调,让人甚是不堪;连报告演说、散文随笔,犯的也是这种毛病,把肉麻当风趣,追求低级趣味,追求感官刺激。流俗至此,想说喜欢真的不容易了。
这篇文章是雨念的好友――雨林先生发表在雨林诗草上的作品读后有感,转来朋友们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