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 清明记怀
本页主题: 清明记怀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林夕


级别: 童生
精华: 0
发帖: 12
威望: 347 点
金钱: 20538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29
最后登录:2006-04-15

清明记怀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这生愁的另当别论,而人面桃花笑于春风的却是清明期间的一道风景。年年如此,今年的今天给我的感觉依旧。
小的时候,记得清明祭祀是以同姓的家族为单位的,大门户小家庭都在长者的统领下集中,然后在要经历的乡间小路上,浩浩荡荡地走出个一字长蛇阵来,人多力量大,到达制高点后,无论是给老坟茔还是给新墓地添石培土,都争先恐后的,很快把一切搞定。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清明祭拜也就人人自烧坟前香,户户只拜家中祖了。那些亡灵所收取的钱物也自然出于自己的嫡系了。
如今清明节前夕,都由父亲在兼顾他子孙辈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安排好一个时间,并在那一天由母亲号召去山头祭奠,于是,这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在民间自觉地传承着。
天清气爽,眼前明亮是清明这一时令给人的印象,每年清明凭吊追思后,心情并不感到沉重,甚至可以说是很轻松的。要祭拜的先祖中,爷爷没留下我的印象就走了,外公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也走了,奶奶和外婆都活到了“阎王不请自己去”的那年龄。悲伤不是家祭中的主旋律,孩子们的追逐嬉戏倒给大人观光赏景奠定了基调。但母亲一向不改她的虔诚,每到一处总会在饮泣或哽咽中向我们陈述着她记忆中的往事,妹妹偶尔也会禁不住陪着落泪,此时孩子们满腹狐疑显现在脸上,而我们兄弟也不再说笑了,不得不收敛眉头,在面部堆出庄重来以示严肃。不过,若听到某处传来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们内心的触动和脸上的凝重是同步的。当然,这情形不会持续多久,调节气氛的任务我一直完成的很好。
整个程序中,献上祭物才是最重要的环节,祖辈都在平凡中度过一生,既没谁荣居烈士陵园,也无人跻身革命公墓,祭礼自然是按乡村延续的规矩,用人间法定币换取黄金白银纸钱冥票等再加上仿真的科技产品,在火光中化为灰烬,续上了这一度的烟火,据说祖先便不再缺衣少食而寄人篱下了。其真实性和迷信成分已是定论,现在追究这问题的并不多,悼念活动中焚纸烧香与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一样在民间早被认同,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应节之物了。尽管每年都有造成火灾事件的报道,尽管每年都有导致资源环境等方面问题的批评指责,但每年的清明节前夕,阴间的所用物品都会在阳世的小商小贩市场上活跃一阵子,其物品的时尚程度,可以说是与世俱进了。
接下来便是行礼,孩子们都在磕头时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健康成长,聪明成才。几年前在保证不减诚意的前提下,母亲容忍了我由叩首改为鞠躬。自小就在母亲的口授下学会了祷词:祖先保佑全家平安、我们茁壮成长等等,总觉得是那祭物附带的一种条件。也许是祖上力量有限,或许是母亲的觉悟不高,从没让我们在祷告中推而广之,说出什么祖国强盛、世界和平之类的话来,想到那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对陆游那种生前身后的爱国热情感到由衷的敬佩。不过,母亲家国天下的观念还是有的,她为了家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子女的孝顺应该是母亲最大的收获吧。
因为是星期天,又是艳阳高照,无论城乡,借此郊游踏青的居多,行程中,红男绿女来来往往,轻风徐来,吹花拂柳,泥土的芳香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大人小孩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花依旧好,人依旧多,笑声依旧飞扬……远望近观,不管贤愚忠奸还是贵贱善恶,皆掩于一
顶端 Posted: 2006-04-02 22:13 | [楼 主]
云笺雁字


级别: 主簿(正九品)
精华: 2
发帖: 201
威望: 540 点
金钱: 21005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9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29
最后登录:2006-07-03

清明将至,又是一路断魂雨。

问牧童,去年酒家在哪里......?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归时,月满西楼......
顶端 Posted: 2006-04-02 22:31 | 1 楼
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Total 0.021966(s) query 6, Time now is:04-20 07:02,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