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重门深锁 » 天鹅湖畔 » 长兄文 » 无题
青青子衿
终身成就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84
发帖: 10666
威望: 7815 点
金钱: 69439 银两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621 点
在线时间:406(小时)
注册时间:2006-05-11
最后登录:2013-03-21

无题

段落。。



生活中,但他们在言语中对城里人不无揶揄:城里人真讲究,过去乡下人上厕所用稻草他们用卫生纸,现在乡下人用上了卫生纸他们却用它揩嘴了;乡下人吃一个螃蟹只需要几分钟,城里人一个螃蟹从上海吃到北京还有两个螯没有吃;城里人办法多,过去,一家人就住几个平米的房子,他们能想出夫妻生孩子的办法;城里人精明,乘公共汽车或的士都算计着,宁可多走两站路,也不多花一元钱。
乡下人与城里人的不同是不少的,但相互嘲笑与偏见不能代表整个群体。我觉得城乡人之间的差别是文化造成的。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浸润渗透,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人,其心理性格、生活模式,人生看法是不一样。

农村长期处于一元的农耕经济文化之中。

乡下人关心的是田里的庄稼,家养的牲畜,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养成了他们无为不争的品性;乡下人家里来客,河里有鱼虾,地里有蔬菜,庭院有鸡鸭,酒有家酿,这又养成了乡下人豪爽大方的性格;乡下散居接触现代文明少,传统文化元素多,没有太多的想法,养成了他们厚道纯朴的心性。乡下人与土地为伴,望天而收,养成了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和生性散漫的生活行为。

城市是多元的商业经济文化。

城市是人群集中,商品经济、信息工业发达的地方,是商品交换信息快速传递的市场,没有田地可耕的城里人必须比乡下人更快地接受新的东西,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否则无法在城市生存下去。一方水土一方人,还是因历史文化的差异,不同城市的人其性格和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北京人受帝都文化影响,豪爽大气,死要面子,侃大山是他们的长项,一个“的哥”讲起时事政治如外交部发言人。上海是在殖民文化下兴盛起来的港口城市,西方人的理性和功利培养出上海洋泾浜文化,也就有了上海人精明和上海人的做派,上海人家里再窘迫出外也是体面整齐的,那是上海人的雅致、也是他的精明,而在公共场合用上海话喋喋不休的大声交谈,则是上海里弄小市民自大心理的反映。扬州本为服务性城市,扬州人没有北京人的豪气上海人的精明,服务文化养成了扬州人习惯顺从,安于现状的性格。他的绘画剪纸、玉雕漆器,盆景园林,饮食沐浴等手工艺比起其他地方精致地道。)

总而言之,历史的沉积养成城市人精明的头脑、“先进”的理念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不同产生城乡人不同的生活理念,而现代城市文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则造成了城、乡人之间的心理反差。过去,统治者重农抑商,人们只关心权力地位,虽然政策上对农村没有多少优厚,但城里普通人的生活不一定比乡下人更富有,无田不富是当时的思想。现在则不同了,城市性质决定城市的地位,城市是经济贸易的中心,是争利的市场,而由政策带来城市经济和城市现代文明是农村不能相比的。生活上,城里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比乡下人多,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也比乡下人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人们价值观越来越接近,相互间有了更多的比较,有比较有选择就会有不平,乡下人便自然想望城市生活,城市人也自然有高乡下人一等的心理了。

其实,城乡人之间的不同只有物质上的差距,不存在境界的差别。乡下人表现的善性行为是原始的、淳朴的,却不是精神升华的结果,从目前看,城市人(不包含个例)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升华成为“真、善、美”的精神行为,他们对美的认识是感官的快感,他们中的一些人追求汽车洋房,名牌时装,满足的是面子和享乐的需要,他们看画展听音乐满足感观的刺激。他们虽然有风光的外表,却失去自己的本真。虽然如此,我们却不可轻易否定城乡人的行为,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快乐生活。
贪利求得是人的本性,“喜、怒、哀、乐、惧、爱、恶”这与生俱来七情,经历史地沉积成为带有社会情感的亲情、友情、人际关系情、乡土家园情、集体奋进情、科学艺术情。这些情结、欲望造成人生无尽的烦恼,所以说人生是痛苦的,快乐是暂时的,因为快乐难求,追求快乐就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

有人说快乐是“得到”物质后的心理满足。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物质文明的丰富,可为官的、经商的、高层白领都会有人说生活太累了,他们承认快乐出于心灵,但更相信“得到”是快乐的基础,为了“得到”物质,整日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他们矛盾的生活着。

从人的本体看,活着就要快乐的享受生活,我活着、我快乐是个体生命意义。从社会伦理角度看,活着的人不但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个人的言行总被社会影响,在一定的场所个人必须服从社会道德规范。人活着就是在给予别人,同时又得到别人的给予,这是生命的社会意义和生命的社会价值更是个人的快乐根本。

抛开纯粹个人自私和伦理要求,社会确实不存在个人生活的净土,也必定不会出现纯粹的个人自在,庄子所说“至人无己”的逍遥是没有的。生活在物质世界的我们,不能没有物质的追求,也不可能如孔子那样遁世无闷,佛祖、庄子那样高蹈超越,但我们却可以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保持心灵的平和宁静,从忙碌的工作中享受生活的情趣。

人活着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除了生存下去的本能要求,还有精神享受的要求,也就是朋友说的艺术生活。艺术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充分享受文明成果,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多姿多彩,一个就是在享受物质文明时心灵得到净化和启迪。艺术生活即生活情趣。

情趣是美学范畴的概念,他不兼容邪恶和庸俗。情是人内在的本性;趣指兴致、意向。寄情于物、情动于内显于外则成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无贵贱之别,爱好琴棋书画是情趣,喜欢莳花弄草游山玩水也是情趣,当寄情于物得理于心,会心一笑内心圆融情趣亦在其中。

情趣之说滥觞于诗画评论,但却不是诗画家的专利,因为生活本身就有情趣存在。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五柳先生是否进入到无我之境是不能肯定的,但他却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了情、理、趣,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里山村生活情趣盎然、美不胜收,当然这样的情趣不是纯物质追求者能够发现和享受的。

发现和享受生活情趣关键在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不管讲仁义讲责任的儒家,还是追求个人身心逍遥,享受自然之趣的道家,仰或是清静虚无的佛家禅宗,他们的审美标准不同,但他们对快乐的认识却是一致--快乐决定于心灵恬淡平和。生活的质量可以用物质衡量,心灵的快乐却不是物质的等量。没有平和的心境、缺少情趣的生活,物质只能满足感官的刺激而不能使心灵长久的快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你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自然,一片枯叶,一芽嫩绿,一湾碧水,一抹山岚,一丝春风,一天秋雨,一缕浮云,一轮明月,均显得多情可爱。当你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品一杯清茶,喝一碗稀饭会觉得爽口适意惬意无限;当你用平和的心态看孩子嬉戏无忧无虑,平常人家粗茶淡饭怡然自得,你会发觉生活的快乐与情趣原不是豪华与奢侈。美在平常的生活中、乐在平和的心态里。

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月之明净。人生的意义是展示生命的美妙,享受生活的乐趣。背对阳光看到的是黑色的影子,面对阳光看到的是金色人生。用平和的心态生活,处处有享受不尽的生活情趣人生快味,他不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2008年7月31日
草稿
慎独
顶端 Posted: 2009-03-29 15:20 | [楼 主]
落拓居论坛 » 长兄文

Total 0.034136(s) query 5, Time now is:12-21 23:46,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