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 麻辣古镇篇:石桥古镇,闹红年代的烙印[上]
本页主题: 麻辣古镇篇:石桥古镇,闹红年代的烙印[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oltuic




级别: 知县(正七品)
精华: 1
发帖: 480
威望: 63 点
金钱: 4408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 点
在线时间:2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14
最后登录:2011-03-02

麻辣古镇篇:石桥古镇,闹红年代的烙印[上]

麻辣古镇篇:石桥古镇,闹红年代的烙印[上]
  
  走进小镇,恍惚进入一个时空错乱的空间。石拱桥、老牌坊、石板小街、背兜客、黛瓦木构建的小街,茶馆的麻将声,还有孩子,甚至临街的半人高的木质吊脚柜台、,显示着与其他川东北老街一样别无二致的相似。
  就是这相似的场景,却突兀的存在着醒目的红军的大幅标语。虽经岁月的磨砺,仍然完好的保存在古镇青石板小街的牌坊上。
  霎那间,视网膜好似充了血,模糊中天地间好像蒙了一层暗红的薄纱。
  就好象,时空切换,来到了一个闹红的年代。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军阀,斧头镰刀的红旗飘扬在石桥,模糊又清晰。
  
  
  石桥古镇,闹红年代的烙印
  
  文 / 谢炎午 曹志峰 图 / 谢炎午
  
  石桥镇是个不错的地方,一个看一眼就能记住的小镇。
  
  石桥古镇位于四川的东北部,达州、巴中、南充之间,达县境内。
  
  从达州市出发,一路西行。两个多小时的行程,车子始终在起起伏伏的路上盘旋。
  沿路地势起伏,漫坡,坪坝不时交错更迭。坝田里青青的秧苗随风摆动,离水稻收获的季节还远;田埂、路边、坡地上不时有成片连块的苎麻、玉米;背着背篓的乡民行走在路边、田埂,背篓里或见孩子、或者肩背购来的货物,地里收获的庄稼等一幅幅早已熟悉的乡间生活场景。竹丛、绿树簇拥着青砖黛瓦白墙的民居,三两间相连错落有致的散布在水塘、田坝之间。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丘陵坪坝,一座蜀地寻常可见的小镇,出现在过了巴河不远的省道巴彭线上。
  
   川北有座小镇叫石桥
  
  石桥镇因十几座不同风格、样式的石砌拱桥得名。
  
  它地扼达州与巴中之间,是达州与巴中交通的必经地。据介绍,石桥古镇所在地在春秋时代隶属巴国,汉代就已经在此地建场宋元时期进入兴盛期。明代末年因战乱而毁于一旦。
  清朝初年,因为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导致人口锐减。鉴于人口锐减带来的土地废弃,清朝统治者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即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古镇的繁荣。屡毁屡建的石桥古镇又一次开始了大范围的重建。几经建设,日渐形成了抚州街、平桥街、烟市街、鲁家坪街、新场街、太平街、大井街等11条街道,形成了古镇今天的格局。
  石桥的得名,源于场镇境内有十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横贯南北,十多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架于河上,衔接着东西来往的交通。
  
  穿过一座小桥,沿着五六级石板台阶,就进入了静谧、安详的古老街道。
  街道不宽,两张八仙桌就能占满街道,木板铺面的店铺、民居一溜儿两排分居两侧。尽管岁月的风雨改变了木头的本色,墨灰的门板,圆形的廊柱,雕花的挑梁,黛青色发亮的瓦片儿,错落的石板街,仍然犹如那半老的徐娘,风韵依然,骨韵犹存,让你在不经意的一瞥中为他惊艳。
  廊檐下,石板台阶上,不经事的孩子们玩耍着,小茶馆里搓麻、品茶的麻迷、老茶客们静坐无声的打着麻将,啜着清茶,一天的光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从身边溜走。
  在古镇,任何一家开着的大门,都可以随意的进出,进去了就能遭遇主人家阳光般灿烂的笑脸,这种笑朴实平和,绝无城市那种商业化熏染、变味儿的职业化笑脸,就像远游的游子回到家门遇上了久未谋面的邻居,感受的是一种家的平实温馨。
  抬脚迈入磨秃了的厚实门槛儿,天井里石板台阶绿苔覆盖。大厅上,天地君亲师、还有那祖宗的牌位居中摆放,八仙桌、太师椅,还有旧沙发,电器显示着主人的真实生活。
  
  石桥镇的街道随着地势的起伏,一色斜坡漫上漫下,错落的石板无序,紧凑的铺满街面。街道建筑呈现为典型的川东北穿木式结构,空枋逗榫,房屋正面以前多有吊脚木质柜台,方便买卖,木板的铺面门板,历经风雨早已失去本来的颜色,乌灰陈旧的木枋构件支撑着变形的屋檐。
  
  
  


转自: http://www.yule2000.com
顶端 Posted: 2009-08-06 22:28 | [楼 主]
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Total 0.020669(s) query 5, Time now is:05-06 05:50,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