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 别把传统文化捧得太高
本页主题: 别把传统文化捧得太高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z..叶子
特殊贡献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80
发帖: 6512
威望: 6813 点
金钱: 48367 银两
贡献值: 74 点
好评度: 341 点
在线时间:23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9-13
最后登录:2010-08-27

别把传统文化捧得太高

转帖

 

 
  文化不是越纯越好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旗帜,没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没有民族本身。吉普赛人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文化,成为世界流浪儿。犹太人保留并加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所以散而复聚,有了一个现代化的以色列。但林语堂先生却说:“现代世界有一个精神体系,现代文化是全世界的共同遗产。无论是科技、医药、哲学、艺术还是音乐等各方面,中国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的共同遗产之外。”这里,他完全抛弃了中学西学之间的界限,把文化看作世界性的现象了。爱护民族文化不等于拒绝外来文化,这无疑也是正确的。
 
  文化不是良种马,种越纯越好。文化从来都是混血儿,中华文化也一样。中华文明与西亚文明之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交流,小麦等农产品,铜和铁的铸造,是在中华民族的幼年时期就从那边传来的。佛教来自印度,进来之后,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了。18世纪之前的澳洲土著倒是保留了他们的纯种文化,其结果是一度濒临灭种。当今世界,全球化正在加速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现代文化必将具有世界性的特色,而不会是纯民族的。
 
  我们一些人的担忧,实际上是害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会消失,因而“国将不国”。对此,林语堂也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人认为中国将由此而牺牲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遗产,这实在是个错误的观念。相反,我认为现代化会使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趋向于更加新鲜和伟大的发明创造活动。坦率地说,在民族性格问题上,我并不焦虑。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都参加了现代科学文化的建设,却并未失去其各自的民族性格,何以见得中国就非失去不可呢?”
一叶知秋
        风中落叶。。。。。
顶端 Posted: 2006-09-27 10:49 | [楼 主]
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Total 0.020511(s) query 5, Time now is:04-21 22:13,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