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音画、贴图、视频 » 人至西安, 梦回唐朝
本页主题: 人至西安, 梦回唐朝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人至西安, 梦回唐朝

西安, 古称长安, 祖国西北的重镇, 中华文明的摇篮. 曾几何时, 她澎湃博大的气势使四夷臣服, 她伟岸恢弘的魅力使八方景仰.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 先后有: 西周、秦、 西汉、新莽、东汉末期、西晋末期、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建都, 因此后世的华夏子孙, 常常称之为十三朝古都. 这里曾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 唐朝这个名字, 听来总是那么大气, 那么亲切, 那么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向您展示的, 绝大部分是关中大地特有的人文艺术. 我们以文化集萃地西安碑林博物馆为起点向大家叙述,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以下实物素材皆来源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网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文庙旧址,占地3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 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名牌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主要为""""碑林""""与""""石刻艺术""""两大部分。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v二年(公元1087年) ,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陈列西汉至唐代的古刻艺术珍品70多件。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篆、隶、草、行等各种书体,还有机会一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

书卷篇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留存形式早期主要依附于金石、简牍、绢帛、砖瓦等材质。魏晋、隋唐以降,始有作于纸上的书画墨迹传世。由于纸帛等材料不易保存,加之这类书画作品均为毛笔直接书绘,更能客观地显示书画作品的原貌,故显得弥足珍贵。这类文物的流存方式主要有两种,大部分是传世作品,还有一些出土于墓葬。

唐人写经
唐(公元 618-907)
卷长 334厘米,宽26厘米,纸本


集王圣教序拓本

北宋(公元960-1126)
帖心纵35.5厘米,横23厘米,36开剪裱本


[mp=1]http://fs1.139.com/0/113/ruxue/sound/2005716205312451.mp3 [/mp]


[ 此贴被蓉城情人在2006-03-15 23:11重新编辑 ]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2:48 | [楼 主]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孔子庙堂碑拓本
宋(公元960-1279)
帖心纵23.7厘米,横11.8厘米,剪裱本


东方朔盗桃
南宋(公元 1127-1279)
高100.8厘米,宽55.4厘米版画
1973年8月整修《石台孝经》时发现。


文征明手卷
明(公元 1368-1644)文征明书
长 335厘米,高26厘米,纸本


董其昌临米芾行书长卷
明(公元 1368-1644)董其昌书
长 270厘米,高24厘米,纸本


查士标行书立幅
清(公元 1644-1911)查士标书
纵90厘米,横51厘米,纸本


碑林篇


碑刻萌芽于甲骨泯灭、钟鼎衰微的先秦,形成于汉代,其完整形制包括碑阳、碑阴、碑侧、碑额,以及唐以后出现的碑趺。碑刻按形制与文字性质分,主要有碑、墓志、石经、刻帖等品类。碑在碑刻中居于主流,其中又以墓碑和寺观祠庙碑为大端。统而言之,无论品类与时代,均丰富有序,叹为观止,而最以唐碑为宇内英华,以前秦碑版为绝无仅有。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斯书
高218厘米,宽84厘米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被野火焚毁。此石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郑文宝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此石最佳。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象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司马芳残碑
晋( 265-420年)
高 106厘米,宽98厘米
  1952年西安市广济街出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
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
高272厘米,宽95厘米
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 1956年入藏本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年)。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碑为竖方形,高 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 此贴被蓉城情人在2006-03-15 23:13重新编辑 ]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2:53 | 1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
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
高 279厘米,宽99厘米
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1907年入藏本馆。


米芾诗贴
清( 1644-1911年)刻,米芾书
共 4石,均高 130厘米,宽40厘米


黄庭坚诗帖
清咸丰三年(1853年)刻,黄庭坚书
共 5石,均高53厘米,宽 102厘米
原在兴平县,1948午入藏本馆。


封李凤为宋州刺史文
唐显庆三年( 658年)
高74厘米,宽38厘米
1974年富平县吕村公社北吕村出土。


松鹤图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朱集义绘图并题款
高 283厘米,宽85厘米


关中八景图
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朱集义绘图并题诗
高 227厘米,宽85厘米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2:57 | 2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石刻艺术篇


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昭陵六骏(国宝级文物)
唐贞观十年(公元 636)
高171―175厘米
六骏原列于唐太宗昭陵北阙,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马呙)”、“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马呙)”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西亚大学博物馆。
  六骏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他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公元 636)十一月昭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四言赞美诗并由殷仲容用隶书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
   “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特勒骠”,毛色黄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献。公元 619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的乘骑。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应策腾空,承丰半汉,天险催敌,乘危济难。”

“青骓”,毛色苍白,公元 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献县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时曾乘骑。马身在冲锋陷阵时被敌人射中五箭,前一后四。浮雕中的马呈疾驰飞奔状。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为波斯语,“马”的意思。毛色纯赤,来自波斯,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关作战时曾乘骑,身中五箭,可见战斗之激烈。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山?未静,斧钺申威,朱汉聘足,青旌凯归。”

拳毛(马呙)”,毛色黄,嘴黑,许洛仁在虎牢关所献。李世民乘骑此马曾在河北洛水与刘黑阔进行过激烈的战斗,马连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孤矢载,氛埃廓清。”


  “白蹄乌”,此马周身乌黑,四蹄俱白。公元 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陕西长武平定薛仁时的乘骑。据说李世民乘此马在追歼薛仁时,一昼夜间奔驰二百多里。时刻画面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竖立迎风,可想当年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的神态。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依天长剑,追风骏足,纵辔平陇,回安定蜀。”


  “飒露紫”,毛色紫红。公元 621年,李世民曾骑着这匹马与王世充交战与洛阳。李世民对它的赞语是:“紫燕趋跃,马腾神骏,气砻三川,威陵八阵。”
  在此六骏中,惟有“飒露紫”这块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牵马人。这个人就是唐朝大将丘行恭。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时,李世民乘骑的“飒露紫”在激战中身上连中数箭。在陷入困境的紧急时刻,大将丘行恭赶到,张弓四射,拼命厮杀才将敌人拦住,将自己所骑的马让给李世民,并为“飒露紫”拔出箭头。然后自己徒步手持长剑继续与敌作战,掩护了李世民安全突出重围。在浮雕中,此马身中数箭,两眼下垂,臀部稍缩,显示出刚下战场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战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为马拔取胸前血箭。战马紧紧偎依在战将胸前,相依为命的形态,真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绩,将他特意雕在六骏石刻之中。


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碑式的浮雕,内容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故事。浮雕选用精细的汉白玉大理石为材料,每块高2.5米,宽3米,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三匹做立状,三匹为奔驰状,姿态英俊,神韵飒爽,造型生动,眉目传神,真可谓“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忧”。鲁迅先生将六骏誉之为“前无古人”的杰作。


[ 此贴被蓉城情人在2006-03-15 23:14重新编辑 ]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2:58 | 3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东汉双兽
东汉(公元25―220)
均高 110厘米,长 210厘米,宽45厘米
咸阳市沈家桥出土
  《东汉双兽》,人称它为“辟邪”和“天禄”。据说河南南阳一带,也出土了于此相似的一对石兽,在它们的前肢上分别刻有“天禄”、“辟邪”字样。“天禄”一词的原意是天之俸禄,意在祥瑞;而“辟邪”一词为印度梵语的音译,意为大狮子,而它的汉语意思是驱邪辟恶,这就和镇守陵墓驱邪恶的作用是一致的了。
  “天禄”、“辟邪”名字不同,形象、神态也不同。相比而言,那一只头大,脖子上刻有长髦,定是只雄师。另一只则为雌狮。整体姿态生动矫健。从外形看,即象老虎又象狮子,更象豹子。若细看,那紧贴颈项的一束束长髦和身上的条纹,就更象狮子了。



四神墓门
东汉(公元25-220)
高 109厘米,宽 108厘米
1951年4门绥德县义合后思沟出土。

墓门两扇上方为朱雀, 中部为人形扣环, 左扇门的下方是白虎图, 与之对应的右边是青龙图. 墓门两边的门墩则是由龟蛇构成的玄武图.

石兽
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 551)
高 215厘米,长 208厘米,宽89厘米
原置于富平县何家村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前。


蹲狮
唐武德年间(公元 618-626)
高 267厘米,长 181厘米,宽85.5厘米
原置三原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永康陵前,1959年移存本馆。


献陵石犀(国宝级文物)
唐贞观九年(公元 635)
高 212厘米,长 182厘米,宽85厘米
原置于唐高祖李渊献陵前。


昭陵石狮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 649)
两只均高 179厘米,长 345厘米,宽 185厘米
原置于唐太宗昭陵陵前。


石羊
唐(公元 618-907)
高96厘米,长82厘米,宽38厘米
1991年 4月西安市东郊灯泡厂出土。


皇兴造像
北魏皇兴五年(公元 471)
高86厘米,宽55厘米
兴平县出土。


扈氏一族造像
北魏人和二十年(公元 496)
高34厘米,宽33厘米
西安市南郊瓦胡同村出土。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3:01 | 4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景明四面造像
北魏景明二年(公元 501)
高60厘米,宽56厘米
1953年长安县查家寨出土。


释迦牟尼造像
北周(公元 557-581)
高81厘米,宽78厘米
1956年征集。


白石佛头
北周(公元 557-581)
高16厘米


菩萨头像
隋(公元 581-618)
高12厘米
西安市陵园路出土。


老君像(国宝级文物)
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6)
高 190厘米
原在临潼骊山老君殿,系唐华清宫朝元阁内遗物。


金刚像
唐(公元 618-907)
高71厘米
1959年西安市电厂路唐安国寺遗址出土。


兴庆宫石栏板
唐(公元 618-907)
高50厘米,宽 130厘米
1955年西安巾东郊唐兴庆宫遗址出土。


碑首
唐(公元 618-907)
高 127厘米,宽 157厘米,厚45厘米
1951年西安巾东关中兴路出土。


关平像、周仓像

清代(公元 1644-1911)
连座各高210厘米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3:05 | 5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孔庙

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据《京兆府重修府学记》碑载,这时的文庙:“总五百楹,宏模廓度,伟冠一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庙现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云:“扩其旧址,首建大成殿七间,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两庑各三十间,崇深视殿半之,袤且数倍。次作戟门,又次棂星门,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加之明万历二十年(1592)增建的“太和元气坊”及清代构建的七座碑亭,基本上构成了今日西安孔庙的建筑格局。其中孔庙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宏伟的明代庑殿式建筑,可惜于1959年毁于雷火。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孔庙其它建筑如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水桥、太和元气坊、碑亭等建筑至今还保存完好。其中的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

太和元气坊 ? 泮水桥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天子之学有辟雍,诸候之学有泮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

戟门

古时宗庙、陵墓门前列戟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个重要标志。

碑亭

清代建筑,亭中的碑刻是清代平定西北战乱内容的记功碑。

大夏石马


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真兴六年的作品,国宝级文物,高 200厘米,长 255厘米,原立于长安县查家寨。

景云钟


铸于唐景云二年, 国宝级文物,高 247厘米,口径 165厘米,原在唐景龙观。钟上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

以上种种, 仅只是对祖国文化宝库的仓促一觑. 中华文明, 博大精深, 包容四海, 枚不胜举. 朋友们,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 我们理所应当为此自豪, 为复兴而奋进!


[ 此贴被蓉城情人在2006-03-15 23:19重新编辑 ]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3:08 | 6 楼
蓉城情人
贴图大师奖
头衔:论坛后勤部 论坛后勤部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61
发帖: 1687
威望: 3872 点
金钱: 8285 银两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241 点
在线时间:347(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7
最后登录:2013-02-19

定位你也太快了,我还没编完,你就抢沙发坐了。
看贴是缘份,顶贴是友情!!
顶端 Posted: 2006-03-15 23:18 | 7 楼
落拓居论坛 » 音画、贴图、视频

Total 0.029184(s) query 6, Time now is:01-06 20:43,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