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文:过去一听到“德国”一词,往往让我联想到电影上的“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当我漫游德国以后,我又认定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热情诚挚、友好善良,如今的德国也是非常文明而和谐的。
修改教科书
在“二战”中,德国是侵略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国家。如何客观而公正地书写这段历史,对德国人来说,的确是需要巨大勇气的。连前总理施罗德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直到1985年5月8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庆祝德国向盟军投降4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宣布:应把我国5月8日的“失败日”更名为“解放日”。对此,施罗德予以高度评价:“魏茨泽克难以磨灭的功绩在于:他对一个历史事件作出了有约束力的解释,创造了新的历史认同感。”就是这个“认同感”,促使德国教育部门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二战”的章节反复修订,由原来的半个学期授完的内容增加到一个半学期才能讲完。其内容从希特勒上台后讲起,到希特勒上台如何动用宣传工具,去麻醉德国人民走上战争的道路;再到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残酷的民族大屠杀;又讲到被侵略国如何英勇抗敌、盟军的胜利和德国的解放。有了这样客观而公正的历史教材,为教育青少年直面历史并走出“耻辱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博物馆和教学
为向德国青少年提供具体而形象的直观教学物体,德国政府对凡与“二战”有关并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都建造了博物馆或墓碑群。在德国首都寸土如金的市中心,有一片壮观的纪念碑群,这就是被希特勒杀害的犹太人的纪念碑。此碑群占地面积达1.9万平方米,游客们面对这一德国人为自己竖立起的历史耻辱柱,不能不惊叹于德国政治家们的道德勇气和历史责任感。德国之所以要建造这样的纪念碑,恰如德国联邦议院院长蒂尔泽在揭幕仪式上说的:“一是要表明统一后的德国承认它的历史责任;二是对亲身经历的战争的回忆,即变成通过具体知识的一种表达。”是的,就是这样的“表达”,给德国的年轻人留下了巨大的“震撼”和“猛醒”。
为了让青少年从深层次中了解“二战”的历史,德国各中学的国语老师把学生带到书店,向学生推荐《希特勒传》《我哥哥的日记》等揭露法西斯罪行的文学书籍,并要学生写出读书体会。历史老师请来了当年事件的见证人来学校作报告。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德国现存的集中营旧址。每到周末的晚上,是学生聚会的好时机,他们在此可以看到学校专为其放映的《辛德勒名单》《浪潮》《二战,羞耻的一页》等优秀影片。由于这些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颇受年轻人的欢迎。
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
多年来,德国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及犹太民族主动赔偿了550亿欧元。德国历届领导都是主动向受害国忏悔并道歉的。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法国人民真诚道歉;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的纪念碑前;1985年5月8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把1945年5月8日德国的“失败日”更名为“解放日”;1995年6月,德国前总理科尔双膝下跪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前不久在德国联邦议会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的会议上,现任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明确表示:“德国人怀着惊恐和羞愧的感情,回首由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2005年4月11日,是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日子。总理施罗德邀请了来自以色列等26个国家的代表,隆重纪念这一解放的日子。在会议上,施罗德总理向受害者的家属们鞠躬致歉,并沉痛地说:“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会后,施罗德总理又赶赴该集中营遗址的纪念碑前,几乎跪地敬献了花圈。
施罗德总理出生在德国中部的花山市,当他于1944年4月7日来到人间时,其父正在苏联境内作战。在他刚刚半岁时,父亲便倒在苏联红军的枪下。然而,施罗德不记前仇,反倒把父亲的阵亡,看作是父亲教育未曾谋面的儿子的历史教训。而施罗德在近年来一系列的言行中,也确实公正而又感人地直面了“二战”的历史。特别是他在今春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之前,为《南德意志报》撰写了8000言的长文。该文再一次重申:5月8日的“失败日”就是德国的“解放日”。并号召德国人民要牢记历史的教训,“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没有宗教仇恨,没有民族傲慢,没有政治蒙蔽”。
德国和日本相比较,同是“二战”的发动国,又同是以投降而告终的国家;还同是“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在修订教科书的时候歪曲历史,连震惊了世界并被东京审判所认定的“南京大屠杀”也被歪曲得面目全非。对此,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在评论中指出:“日本需要思考,为什么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如鱼得水的时候,一些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却仍然在激烈地指责日本?”难怪日本著名评论家加藤周一在《战后60年的孤独》一文中写道:“日本在国际上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这是由于日本对当年侵略战争的态度顽固不化、毫无悔意。因此,目前受害国一方的极端愤怒是合情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