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 最新医学研究信息
本页主题: 最新医学研究信息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芬儿
热心会员奖

级别: 贵宾
精华: 51
发帖: 2720
威望: 3515 点
金钱: 33974 银两
贡献值: 33 点
好评度: 147 点
在线时间:11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7-19
最后登录:2009-01-28

最新医学研究信息

最新医学研究信息
感冒病毒能杀死癌细胞
    癌症常被视为不治之症,人类试图治愈它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英国科学家正准备试验一种全新的方法:用普通感冒病毒治愈癌症。若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继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之后的第三种抗癌方法。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西摩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引起人体感冒的腺病毒可在不影响机体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腺病毒能引起一些最常见的传染病,使咽喉疼痛和红肿、流鼻涕、流泪、发烧等;但与此同时,腺病毒还能够杀死一些癌细胞。当一个腺病毒杀死一个癌细胞时,会产生多个腺病毒的“子孙”,这些“子孙”会继续杀死癌细胞,直至癌细胞被完全消灭,而健康的细胞则不受影响。
手机与癌症无关
  根据历来最大规模、耗时最久的的研究显示,行动电话与致癌风险完全无关。这项跟踪丹麦42万手机客户,且最久达21年的研究,彻底摒除了手机与癌症(专题 访谈 咨询)之间的关联性,指出手机客户与一般人罹癌的风险毫无差异。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期刊”的研究结果,给了手机客户一颗定心丸。

  此一研究涵盖超过半数的丹麦人,研究对象开始使用手机的时间,最早是1982年,最晚则是1995年。研究发现,客户并不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增加罹患任何类型癌症,尤其是大家最担心的脑、颈与眼癌,以及白血病的风险。由於该研究的规模之大、时间之久,长期手机客户可望从此免除罹癌的阴影。

  主持研究的丹麦癌症流行病学研究院的约翰森说:“不论是在短期或长期手机用户中,我们都没有发现到肿瘤风险与手机使用的关联”。

  先前曾有一些初步性的研究暗示,手机重度用户的罹癌率较高,但之後较大型的研究却无法证明此一关联;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使用手机相当安全,但在缺乏长期数据佐证的情况下,很少人愿意排除使用手机与罹癌之间的风险。

  丹麦的研究给了许多专家期待已久的答案。约翰森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丹麦从1982到1995年间一总72万3千421人的手机客户数据,扣除掉约20万无法识别身份的公司手机客户,以及10万地址重复或有误的客户之後,开始对剩下的42万人进行跟踪调查,并一直进行到2002年。期间共有1万4千249起癌症病例,而从流行病学观点,这样的人口规模癌症发生率应该有1万5千起。这也意味使用手机与癌症的发生完全无关。
家中老大最易长寿
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年轻母亲产下的第一胎活到百岁的几率最高。美国科学家是在重建了生于1875年至1899年的198位百岁老人的家族历史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他们发现,家中老大活到百岁的几率是其弟妹的1.7倍。出生时母亲年纪轻轻也是一个人长寿的一个因素。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25岁以下母亲所生的孩子,他们活到百岁的几率是普通人的两倍。研究人员认为,母亲的年龄对孩子是否长寿是个重要因素。家中老大降生时,母亲一般比较年轻,而母亲越年轻,她们的卵子质量肯定越高。

  更为重要的是,她们染上后天传染病的几率也更低,后天传染病无疑会对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智利一研究所推出7小时戒烟疗法
  智利有42%的人口吸烟,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人们戒烟,最近又推出了一种7小时戒烟疗法。

  这种戒烟疗法由智利斯奇克鲁特医学研究所推出,声称能在7个小时内让人戒烟。虽然烟民将信将疑,但斯奇克鲁特医学研究所承诺:每10人中至少有7人可用这种疗法成功戒烟,如果无效,原价退款。

  这种戒烟疗法包括6个“单元”,每个“单元”持续50分钟,中间有短暂休息,戒烟者甚至可在休息时抽烟。据研究所心理学家帕梅拉?艾德介绍,这种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促进吸烟者认知方式以及情感方面的改变,能让吸烟者丧失吸烟欲望,同时并不感到失落或痛苦。

  艾德说:“关键是认知观念上的改变。”她指出,分析吸烟者上瘾的原因也很重要,很多人吸烟是因为焦虑、空虚,有的甚至是出于减肥的目的。

  智利“反吸烟计划”的倡导者丹尼尔?塞哈斯认为,“7小时”是这种戒烟疗法的最大卖点。他表示,现有的最有效的戒烟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如在此基础上配合尼古丁替代法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效果会更好。【作者:许云鹏】
虚拟性爱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美国顶尖的性研究人员最近聚集在一起,讨论未来10年他们的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一些专家认为,到那个时候,人造性伴侣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性幻想。
  随心所欲制造意中人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金赛性、性别和繁殖研究协会”的主席朱莉娅?海曼说:“在2016年之前很有可能让人们满足多重虚拟性体验,到那个时候,研究人员会发明出一种性爱材料,你可以用这种材料制造一个具有一定尺寸和品质的性伴侣,这个性伴侣在你与其进行性生活时,甚至会说一些让你感到开心的话。”
   性用品研究领域已经有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发明,人们可以在两个遥远的电脑前进行操作,你可以为了性目的而操作像另一端的振荡器这样的电子装置。Sinulate娱乐公司是一家专门发明网络连接性装置的公司,在过去的三年里,该公司已经售出成千上万的类似装置。
  专栏作家吉娜?林恩在连线杂志《性欲》中说,她就使用了Sinulate公司的产品,而且这种产品能够让她享受到美妙的性体验,所以没有理由害怕这种技术。她说:“人们仍非常担心把性和技术以及网络联结起来,人们失去的正是这一点,那就是让人类更好地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技术,人类可以得到性提高。即使发明这种技术的人也不会认为这种技术能够完全代替人类的性生活,这种技术只是一个补充。”
  在线游戏实现互动
  虚拟性爱发展的下一步是“远程虚拟性爱”。这个词是霍华德?莱恩戈登在他的一本叫《虚拟真实》的书中创造的新词,意为身穿一件装有36个探测感应器的衣服。接通电源后在屏幕上点击你想要对你的同样身着感应服的伴侣进行刺激的身体部位。双击会加强刺激!今天,这个想法被一家名为“模拟娱乐”的色情电影制造厂采纳并发展,打算在不久的将来投放市场。

  一些公司正在研制让清晰的视频肖像具有真实生活的质感,XStream3D多媒体公司的总裁布拉德?艾布拉姆说,他们公司推出了“现实吉娜”,这是一种在线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与著名的影视明星的卡通进行交流,这款游戏的特别之处是将硬件与活动连起来。这款游戏不需要玩家购买硬件设施,每个月只需要支付29.95美元的费用即可。他说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期望能够联机玩这个性爱游戏。
  有没有可能再向前迈进一步,研制出像裘?德洛在2001年的影片《人工智能》中描述的那种性机器人或者1973年伍迪?艾伦的电影《睡眠者》里的那个性高潮机器一样的装置呢?卡奈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的博士后卡尔?迪萨尔沃研究设计了一种遥控装置,能够模拟拥抱的温暖和感觉,他说这种研究可以扩展到性领域。迪萨尔沃说:“这看起来似乎很困难,但现实中的性用品其实花费更大。”真实玩偶网络公司(realdoll.com)已经研制并开始销售非电子的玩具,这种玩具跟真人一样大小,非常逼真,每个售价6500美元,这还不包括500美元的运费。迪萨尔沃怀疑这种高端装置的需求,旧金山的性科学家卡罗尔?奎恩对此也表示怀疑。她说:“我的确发现人们用一些小发明代替与真人相互交往,他们以此来满足性体验,但我不相信大部分的人会需要这样的体验。”
  一切都在大脑中
  如果技术再向前进一步发展,其他的研究人员认为几十年里会研制出先进的装置,能够刺激人的大脑在不动用性器官的情况下产生一种性体验。
  马尔文?明斯基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先锋,早在1951年他就开始研究人工智能了,他说这样的装置能够通过大脑引发实际的身体反应,或者让人在大脑中有一种完全的性感觉,这种性体验是安全的,没有性混乱和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明斯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退休教授,在谈到直接的大脑刺激时说:“这有可能会发生,而且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遥远,他们正在用猴子进行试验,不过这还不是一个世界级的工业,也许还要等二三十年才能发展成全球性工业。”
  虚拟性爱引起争议
  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怀疑。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说:“即使在现在,他们在研究能够打扫卫生的机器人方面都有麻烦,你知道,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大的技术飞跃,这种机器人不仅仅会说‘你真性感,我想要你’,我想让你明白,这种机器人是一种电子人,能够做所有一切,而我们现在并没有达到能够制造电子人的水平。”此外,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警告说,这样的性体验会造成不利影响。研究人员约翰?加格农说:“这会让许多人脱离社会关系,这会降低人类生活的本质,这就是社会性――一个人与其他人交往的能力。”
  安妮?斯普林克是一名成人影片明星。52岁的斯普林克年轻时做过妓女,后来进入色情表演行业。目前她有很多头衔,包括作家、表演艺术家、后现代性学家、性活动家等。
  斯普林克说:“远程虚拟性爱是符合逻辑的。现在人们大多数都使用振动器,仿真玩具技术已经得到了巨大进步。当然是选择越多越好。但是它永远也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那种身体之间的交流。有些人可能会爱它爱得发疯,可是另外一些人可能根本就不屑一顾。”
顶端 Posted: 2007-06-19 08:36 | [楼 主]
落拓居论坛 » 谈天说地

Total 0.026341(s) query 5, Time now is:12-25 21:51,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