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多上论坛,饶有兴趣地到处看看,忽见骆驼写了这篇《剃头记》,打开,……看完,……,湿了眼睛。
文中没细述一家人团聚时的欣喜,淡淡的笔墨从头到尾只围绕着“剃头”之事展开。最开始我是带着好奇看下去的,因不清楚文中提到的“赶场”在当地是个什么活动。
文章开头,骆驼母亲心细如发地看到归来的骆驼头发长了时说:“也该剃剃”,并提醒他“在外也要注意些才是”,……,这些言语无不流露出母性的温柔;骆驼父亲认为年轻人该去好一点的理发店里剃才是,“年轻人,也该弄个样子出来”,的确言之有理,可在对待自己剃发上,却以“头发少,不划算,巷里只一块五就成了”为托词,去找巷里的老王剃头。
骆驼是个孝顺之人,从其明白父亲的意思(不习惯那些打扮略带时髦的理发店里女孩在头上抚来弄去)且对父亲说:“那我们一起去巷里,我也去花上一块五。”一言中可看出他对上辈的关心还是很细腻,我想没有一个男孩不爱美的,因为理发店的手艺毕竟更好些,何况又关系到“脸面工程”。
然,巷里已经排满了人,骆驼带着其父左突右奔还是未能如愿,无奈何中,他对父亲说:“要不我们去理发店吧,理发店也不全是女孩子的。”这番思想工作多少撼摇了父亲的想法,父亲沉默地跟随骆驼挤了整条街,却没看到理发店里有男孩子执刀,(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骆驼越显焦急的神态,沿途张望着理发店,在心里急得直叹息~~)无计可施中,骆驼见一店里人稍少,欲拉父亲入内,父亲却不肯进……
当时,是父亲一脸尴尬,亦或是骆驼一脸尴尬?我无从知晓,只能凭感觉来猜测骆驼当时内心深初的无奈了。父亲不肯进理发店,虽不习惯那些打扮略带时髦的理发店里女孩在头上抚来弄去是一个原因,但认为“头发少,不划算”则是另一重要原因了。为什么父亲同意骆驼去理发店?常理中我这么理解:中国的上一辈人对待孩子尽其所有,无论贫富家庭在疼孩子的方式上都如出一辙,只是条件差些的家庭疼爱孩子的细节上更令人心酸罢了……
头发最终没理成,假期转眼又结束了,离家时,父母亲都来送骆驼。父亲只是看着骆驼,没有说什么。母亲叮嘱了别的,末了又加了句“正月别剃头,等二月再剃吧。” 儿行千里母担忧,风俗里正月不剃头,母亲的叮嘱只是为了骆驼在外的平安;那么不善言辞的父亲又在心里替孩子想些什么呢?
文章最后一句:“我看了看父亲花白微秃的头,转身离开了家乡……”令我潸然泪下,结尾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想起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理解不到之处,望骆驼见谅,再次祝骆驼父母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