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情感长廊 » 握红小札:从林黛玉到茶花女
本页主题: 握红小札:从林黛玉到茶花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恒河素羽


级别: 贵宾
精华: 13
发帖: 1231
威望: 1783 点
金钱: 13341 银两
贡献值: 2 点
好评度: 73 点
在线时间:192(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11
最后登录:2021-06-18

握红小札:从林黛玉到茶花女

1】

我决定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来作为这篇文字的起点。

但想来想去,不免还是回到迅翁的那句老话上,“自红楼梦一出来,所有的写法全打破了。”其实,这话还是有些不确切的。如果真要有什么“打破”的写法,似乎可以在《金瓶梅》里去找,而《金瓶梅》所善用的那种客观的叙述,似乎还可以从《水浒传》的字里行间寻出一些“究竟”来。或许,迅翁的话不尽于此,因为《红楼梦》里确实有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但经作者有意无意地涂抹开来,不仅仅是将腐朽化为神奇了,而神奇的也就更加神奇了。

就如《红楼梦》谈女人,《金瓶梅》也谈女人,两书的作者却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如是之说,如果说《金瓶梅》的女人是世俗的、社会化的,那大观园的女子则囊括了我们一生中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激,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却意外地发现,那些消失殆尽或者是在等待中慢慢消失的东西,在无限的怆怀下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并善待余生。


2】

林黛玉再这里确实承载了作者太多关于美的东西。虽然她“孤芳自许,目无下尘”,有时还时不时地使使小性子发发脾气什么的。而作者似乎怕我们陷入另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又特地以一妙玉作为陪衬。而同样不间容于世,黛玉却是用诗词间以血泪来妆点自己原本柔弱的生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她的“自嗟”岂是仅仅感叹自己零离的身世?她慨叹的是人类在面对着造物主那一次次抗争而最终消逝的命运。于是落花影里,将瓣瓣花红用“锦囊”装了起来,即使是“落花流水两无情”,也要在流逝中坚持自己的“不妥协”和孤高的“艳骨”。这和那个用古董妆点自己门面的妙玉是完全两样的,而妙玉徒然从一个笼子走向另一个笼子,虽然有一粒澈然的心,到底为汹涌的暗夜所吞没。

而一切似乎只有纠缠着,别无它途。如果仅仅只是活着的话。

所以喜欢宝钗的时候,我顿觉自己有些老了。而我最后到底不能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树上,以“云水”、“风涛”作伴,天天仰以“松实”了。何况这松实也有完结的时候,未免还是要下树来取,但我仍然还是要在心中保留这样的一个愿望,无非是在现实的挣扎中,能感觉到一些心的“释然”罢了。同样,我觉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那两句诗,仅仅是宝姐姐想“有所为”而已。更多的时候,她似乎不那么想?

人,在尘世中匆匆走了一遭,应该要“有所为”。在其余的时间里我们也就欣赏到了凤姐的才干,探春的果敢等等,而偌大的贾府里,到底还是漆黑成一团糟的人居多。而在这样的漆黑里,也仅仅只有昏然,勃然,颓然,兴趣盎然,故作超然,道貌岸然等等。即使是在被青春染绿的大观园里,而那飘满落花的水,流到外面,也就和外面的水流归一出。而水的来路也仿佛人的来路,修大观园的时候,还得照样去挪了那个“连屋里平头平脸都不放过”的赦老爷的花木,以及珍大爷的东西。就是一时间里“诸景备”的大观园,也“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随着十二钗的风流云散,大观园也就繁华难再,甚至于古里古怪起来。而最后,一切还是“无”,唱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的人,依然不知所往。

而这一切,只留下了记忆。

而这记忆,却又是极不真实的东西,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偏离,渐渐失真起来。同时,也掺杂着别人的记忆,或在别人的记忆里兀自涂抹着自己的记忆。林兰香里那个“五院之地,化为白地,尔后借盲词瞎话传播,亦以不久消歇”的结局,每每想起,不由让人叹惋,那亦是无可奈何的事啊!当记忆都无从追寻无从依傍的时候,而我们又身在何处呢?作者是深深明白“无立足境,方为干净”的道理,他到底也只能和着他的记忆孤零零地朽腐在某块不知名姓的地底,而那些一时间里打着什么“真梦”、“探佚”、“破解”等旗号的诸公,“为芹辛苦”之余,很像是占了一点小小的便宜似的。但后来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枉与他人作笑谈”了。

但我还是有些想不明白,妙玉经常念叨的那两句诗里,其中的“土馒头”,一生吃一个固然饱,而这一个,是为了埋葬,还是为了记起呢?

“如花美眷”,就是红颜临水时短暂的一瞬。所以,“人生百二光阴,飞短流长”,只要,还能够怒放怒放怒放怒放……


3】

《红楼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它像极了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但每句话,每个人,每个画面都那么纤毫毕现。就算是书中的人儿黯淡了,也能从我们的心中逼出那结成硬痂或正在融化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比一去不再来的青春更值得我们怅惘呢?如果我们还能有所觉得的话。

这让我们有时很矛盾。是回望往事,还是瞩目将来呢?然而往事不可追,将来不可期。而仅仅立足于现在,也会因为突兀的明天而短暂地成为过往,知道我们一步步踏着过往而成为过往的尘埃,一切又恢复原样。而作者更清醒地知道预示着人类的将来是什么了,从诸景不再的大观园我们似乎知道,人性最终决定了自己的毁灭。而在那一场翻卷纷飞的大雪迟迟不曾来到的时候,他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许多青春美丽的闪光,有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活着。

记得以前颇是纳闷,那个“一看见女儿就清爽”的贾宝玉,一颗珠子为什么要固执地分出三样来?当时还认为是他个人的小小私心作怪:觉得自己比那些“须眉浊物”更要高贵,一想着大观园那些粉红黛翠长大,出嫁,恨不得这个世界马上停止运转,长久地把她们留在身边才好。现在有些懂了,最珍贵的,有时候就仅仅那么一次。就是一颗珠子,他也要“她们”明白自己的珍贵。

这些东西,也独独地只有《红楼梦》里有。以后的小说,有袭其博雅者,有仿其言语者;有感其纯情者,有流入狎邪者;有慕其才子佳人者,有学其表哥表妹者;有“痛其颓败,匡以时俗”者,有“以意逆之,自谓得之”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4】

清朝有个叫尹湛纳希的蒙古人,对于《红楼梦》似乎比当今某些老作家更来劲一些。对于他那部余下些皮毛的《梦红楼梦》,我倒是很有兴趣。至于另外的《一层楼》和《泣红亭》,略略翻过,总有些“画虎不成”的感觉。

而他的那部《梦红楼梦》,据一些看过的朋友说,“把天真的少男少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英雄贪酒,戒之无门
顶端 Posted: 2007-09-05 08:33 | [楼 主]
fz..叶子
特殊贡献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80
发帖: 6512
威望: 6813 点
金钱: 47967 银两
贡献值: 74 点
好评度: 341 点
在线时间:237(小时)
注册时间:2006-09-13
最后登录:2010-08-27

看中国古书很多的人,往往不喜翻译著作,管他于世界的名声有多大,这就像很多国外的文学爱好者,不喜读中国古典名著一样。在翻译作品中,损失了原著的精彩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文化欣赏习惯制约了涉猎面。

这篇文章将东西方2位古典女性拿来说话,起点就高了一层。

有很多新的说法第一次读见,先粗略看看。。。
一叶知秋
        风中落叶。。。。。
顶端 Posted: 2007-09-05 18:59 | 1 楼
我本楚狂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3
发帖: 1037
威望: 1733 点
金钱: 40230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7 点
在线时间:569(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19
最后登录:2016-10-02

粗看了一遍,感觉不错
顶端 Posted: 2007-09-07 10:15 | 2 楼
落拓居论坛 » 情感长廊

Total 0.027102(s) query 6, Time now is:12-23 19:33,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