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枝繁的树下,龙行走笔,锋刻着一篇明理之作。
以诗为序:
万物藏玄妙,道理随处生。
世人莫徘徊,凡事多留心。
纵鸟瞰天地,发现群山之中,有座孤立的奇峰,乃名山之颠也!此处云雾环绕,草木丛生,百兽悠闲,虫鸟齐鸣。真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道人之所,隐士之居,圣人愉悦之地也!此山匿无闲人,唯居二贤,乃汉朝名士――张良,赤松子也!
一日,二者悠闲无事,且盘坐在古松之下品性对弈,真乃是:
名山存灵气,幽处好对弈。
弈若转乾坤,纵横世间事
黑子为张良所执,白子为赤松子所执,二者两面相对并展开阵势。攻守互不相让,真可谓:
三十六计计中计;孙子兵法法无边。
若以此境论沙场;一分半毫不逊色。
他们边投子边论道,不过半个时辰,只见棋盘上密密麻麻摆满棋子。此时,赤松子忽投一子,真是直逼要害,让张良显地一筹莫展。张良观之片刻曰:“此子刺心透骨,陷吾进退两难也”!言毕,起立左手抚须,右手指向棋盘续曰:“进则四面楚歌,如项羽所遇也!退则胯下之辱,似韩信所为也!生死尽此一举,吾当何如?”张良思之片刻,还是择退而行之。由此一举,使张良的局势化险为夷,经过几回奋力撕杀,张良的局势,正渐渐从劣势转向优势。他在乘胜追击,即将马到成功之时,张良却止子莫投。赤松子见此,弗然曰:“阁下止子此为何意?”张良抚须悦容曰:“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今日你我棋艺可谓是“登峰造极”也!至此乃皆大欢喜也!余后所行岂非无趣乎?”
赤松子闻此言,连连点头,并且屈指称赞曰:“阁下所言极是!但项羽与韩信之事吾却未有所闻,其何故也?”
张良见问乃曰:当年项羽败北,几千将士屯营一处,个个骁勇善战,使汉军久攻难下。韩信鉴以楚军个个久别思乡,故此设“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以此计而取之。当汉军唱起楚国之音,楚军闻之皆无心恋战,个个倒戈落慌而逃,且汉军伏兵一出,即将楚军一举歼灭。项羽经过一场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可此时身旁随从者只剩,三十于人。曾有人劝说项羽,且先退守江中,待养成锐气,再卷铺重来。可项羽因战败羞于见江中父老,且拔马回头孤身与汉军奋战。项羽真乃盖世英雄也!杀戳汉军千百人,但终究还是寡不抵众,且被汉众将分其尸,以献汉王。此为项羽之事也!张良叙述至此,且为项羽赋诗一首:
英雄名盖世,尽为不屈事。
一去不复还,何来报后世。
赤松子听罢,又谓张良曰:“其韩信何也?”
张良顿时又曰:韩信自幼好学兵书,年少不曾为吏,且常寄食馀于他人,人见其而多厌之。韩信虽满腹经纶,但其学却不为生计所适用。他因颠沛流离,而徘徊于街市;因无家可归,而露宿于城下。其生活极为艰难。
韩信生性,心高气傲,出行必以长剑随之。一日,淮阴屠夫有侮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长剑,中情怯耳。”为此众人辱之,其屠夫又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韩信见此熟视之,并在众目睽睽之下,纵裤而过。此时旁观者皆大笑,以为韩信,胆怯之。
后来韩信,为事于汉王,因助汉王夺取江山,而封侯拜将。属下有知情当年屠夫辱信者,故此于其逮来献之。韩信见其非治罪而置之,更于其吏职,由此为世人所敬佩也!张良言毕亦于韩信赋诗一首:
能屈为丈夫,能饶真君子。
流那青山在,何惧没柴烧。
赤松子听毕张良之言,感慨曰:“阁下所言,项羽,韩信之事,如行弈所一致也!”
又谓张良曰:“阁下所弈当之何理乎?”
张良应曰:“吾所弈为,‘以退驱进’之理也!”
或曰:“妙哉!此理真教人心口皆服也!”
此时二者言入头绪,因此赤松子晃首屈指为张良解释曰:“以退驱进其理有二。其一者:为避阻而绕行,如:阁下先时对弈,遇困不进而退;亦如:韩信落魄,遇强不敌而退。其二者:为增力成惯性,如:阁下后时对弈,乘胜不进而退;亦如:韩信得势,于仇不计而退。”
张良听止赤松子所言,起身肃然曰:“退则海阔天空,退则风平浪静,退则化险为夷,退则成功之本。”
张良又曰:“夫者,临危能退,居安莫能退,此为贪生怕死,见利忘本之辈,乃小人也!夫者,临危知退,成功知退,此乃知难而退,能屈能伸之人,为君子也!夫者,遇困莫退,得势莫退,实是有勇无谋,于事无成,之匹夫也!”
赤松子曰:“以退驱进为人之本性或理性乎?”
张良曰:“其既为人之本性亦为人之理性也!何为人之本性乎?行避阻,如:路途前方受阻不通,人必倒退另寻他路而前行;为增力,如:箭在弦上,其弦越后退,其力出则越猛。何为人之理性乎?如吾于韩信所为也!理性非目所见,非耳所闻,乃心所思也!故此理性非世人皆可及也!”
赤松子崇听至此,真乃百问不尽,且又谓张良曰:“阁下,萧何,韩信,三者齐心共事汉王,且为初汉三杰。可如今,萧何沦为阶下囚;韩信命丧未秧宫;唯汝悠哉于此,此为何故?”
张良听此一问,不觉一声叹息,乃曰:“萧何虽能经天纬地;韩信虽能百战百胜,但二者皆非知,事极必反之理,终因利禄而迷惑,故此而堕落。吾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助汉室夺江山,事成,知之功至极点,爵为显位,不善!为行尚善之策,故以云游而避之。”
言罢,二位贤人双手付背,并肩一处,且悠然地往山的深处游去。
作者:闽来龙峰
2005年10月31日星期一
电邮:
yepilui@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