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居论坛 » 心随笔动 » 三星堆文化(应邀发此帖)
本页主题: 三星堆文化(应邀发此帖)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张睿虚

头衔:心如止水一级 心如止水一级

级别: 同知(正五品)
精华: 3
发帖: 919
威望: 1501 点
金钱: 4755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16(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0
最后登录:2016-10-20

三星堆文化(应邀发此帖)

三星堆介绍

                                      ◆◆三星堆◆◆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激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器物,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不是文物是字

                            人面鸟身

                          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宽耳纵目,非常之大,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



[/img]
                  太阳轮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陈德安

  三星堆遗址是1931年英国牧师董宜笃(V.H.Donnithorne)在广汉获悉当地农民燕道诚因车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发现的。根据燕氏家族提供的情况,董宜笃得到这批玉石器出土的消息时,已事隔两年,实际上,这批玉石器是1929年出土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已近七十年了。?

  在这近七十年中,四川省内的文博考古单位和大专院校,先后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并开展了多种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现已初步揭示出: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上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个文明中心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文明以及中原夏商文明以外的其它地区的方国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主要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政治中心性质,其规模超过周围相邻的城址;2.有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有规模可观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3.有分布范围达3至4平方公里的夯土城墙遗址;4.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与治理;5.有较为完善的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三星堆遗址的主要文化内函。?

  三星堆遗址在过去的调查发掘中,因工作地点的不同,曾被分别称为“真武宫遗址”、“横梁子遗址”、“月亮湾遗址”、“中心场遗址”等等。因同属一个遗址群落,故在1980年以后,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

  近几年的调查表明,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鸭子河南岸大堰村至西外乡高涧村一线临河的高台地上,在马牧河南岸的三星村一带的高台地上也有较为集中、丰富的文化堆积。遗址的分布中心是真武村及三星村。?

  在三星堆遗址周围的广汉、什邡、彭县、新都等地区,还调查到十余个相当于三星堆上层文化的古遗址,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广汉金鱼乡石佛寺遗址、兴隆乡烟堆子遗址、什邡市人民――新安遗址等。三星堆遗址周围地区的一般遗址的发现,正显示了三星堆遗址在周围古遗址群中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一、考古发掘

  三星堆遗址发现后,于1934年华西大学葛维汉、林名均等在三星堆遗址首次拉开了考古发掘的序幕;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1980年以来,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与广汉市文化部门合作,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十余次的试掘和发掘工作,前后共揭露文化遗存约4000余平方米,试掘城墙夯土1000余平方米。比较重要的有1980?986年三星堆Ⅰ、Ⅱ、Ⅲ区的发掘;1986年三星堆Ⅱ区两个祭祀坑的发掘;1988?989年东城墙的发掘;1991?992年西城墙的发掘;1995年南城墙的发掘:1997年11月?998年5月仁胜村土坑墓的发掘等。?

  现已基本查明,三星堆遗址包含着两种文化面貌不尽相同、且又有前后承继关系的遗存:一种是三星堆早期遗存,或称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其相对年代大约在中原地区的龙山时代;另一种是三星堆晚期遗存,即三星堆二至四期文化,或叫三星堆遗址上层文化,其相对年代大致在夏至商末周初或更晚。?

  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在四川盆地内有广泛的分布。绵阳边堆山、巴中月亮岩、通江擂鼓寨、汉源狮子山等处遗址,都属于这一时期的遗存。在成都平原还发现了相当于三星堆一期的遗址,其中有新津龙马宝墩遗址、都江堰市青城乡芒城遗址、温江县万春乡鱼凫城遗址、崇州市双河古城遗址等,这些遗存已被命名为“宝墩文化”。在这些遗址内都发现了夯土城墙,城址规模较大,面积在20?0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古城的发现,说明在三星堆一期,蜀人正由原始公社向文明社会过渡,出现了大小城邦组织,为后来出现高度发达的夏商时代三星堆古蜀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三星堆二至四期为代表的晚期遗存,除在盆地内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外,在川北的嘉陵江、川西南的青衣江、大渡河流域也有分布。另外,在三峡地区的商周遗存中也见较为强烈的三星堆文化因素。在陕南汉中地区、鄂西地区,也受到三星堆文化的影响。?

二、三星堆文化的一般特征

(一)三星堆早期遗存

  三星堆遗址早期遗存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陶器。主要为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两大类。灰陶中以泥质青灰陶和灰白陶为最多。褐陶中有表面磨光的黑皮陶;有内黑外褐、或内褐外黑的黑衣陶。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橙黄陶。器形主要有锯齿形口沿罐、花边形口沿罐、喇叭口大翻领罐、敞口镂孔圈足豆等器形。其中不乏有制作精美、表面磨光的礼仪用器。陶器制法多手制,但轮制亦占有一定比例。多平底器和圈足器。有的平底器的底较厚,似假圈足。纹饰有细如粗线的绳纹、篮纹、重叠绳纹、网格纹、米粒纹、缕孔、细弦纹、齿纹等。?

  2.石玉器。石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以斧、锛、凿为主,器形较小,加工较精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脱离了粗放的农业阶段,出现了较高级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展为生产工具的精细加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后来生产精美的玉石礼仪用器准备了条件。?

  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玉璧、玉环、玉圭等小型的玉石礼仪用器。仁胜砖厂工地墓葬中出土有玉牙璧、玉锥形器、玉矛、猫眼石球等。?

  3.房屋建筑。在地面挖沟槽,筑木骨泥墙,两壁抹草拌泥,并经火烧烤。?

  4.宗教意识。在房屋基址出现奠基坑,以青壮年或儿童作为奠基用的人牲;在胜仁砖厂工地发现坑位方向一致的墓葬22个,有的坑内埋入骨架仰身直肢,有的人骨架身躯不全,似经肢解。有的坑内埋有经肢解的动物牺牲,坑壁及坑底经反复夯砸或拍打,坑内的人的躯体和动物牺牲似也经过夯砸或拍打,这是一种特殊的掩埋方式,其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5.城的出现:在成都平原与三星堆早期遗存同时期的其它遗存中,已普遍出现了夯土城墙。这些古城遗址群中的城邑没有一个形成了象三星堆古城这样的中心都邑,只有三星堆早期遗存发展成了蜀国的中心都邑,最后创造出璀灿夺目的三星堆晚期青铜文明。?

(二)三星堆晚期遗存

  1.陶器。可以分为三期:?

  早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橙黄陶。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平底盘、圈足盘、鸟头柄器、缸、瓮、器盖、纺轮等。素面陶较少,且有一定数量的磨光黑色皮陶。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云雷纹等。时代相当于二里头至二里岗下层时期。?
  中期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有灰褐和黑灰两色。此外,还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红褐陶。器形除第二期常见的器形外,新出现有尊形器、觚形器、形器等。在本期稍晚还出现尖底盏和器座。本期小平底罐由早期的圆弧肩变为圆折肩,由薄卷唇变为尖圆唇,腹变浅,呈钵形;高柄豆由直柱柄变为竹节柄或线绽状柄,出现实足尖。素面陶比早期增多。绳纹主要有粗绳纹、凹弦纹、附加堆纹、网格纹、镂孔、云雷纹等。时代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二期(郑州白家庄期)至殷墟早期(殷墟一、二期)。?

  晚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比例大增,还有少量的夹砂红褐陶和夹砂黑褐陶。中期常见的器类基本沿用,但器形变化较大。小平底罐几乎全演变成小平底钵,另有向尖底杯演进的。的足胎壁较厚,腿瘦长,多乳头状实足尖。陶器多素面,纹饰以粗绳纹和凹弦纹为主。粗绳纹表面多经抹平,凹弦纹多施用于器物的颈、肩上。另外,还有附加堆纹、网纹、镂孔、云雷纹等。年代相当于殷墟晚期(殷墟三、四期)至西周早期。?

  2.玉石器。此时玉石礼器大量出现,许多斧、锛、凿、斤等工具也不是实用器,而是礼仪性的工具,工具的礼仪化是三星堆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比较集中发现的是1929年的玉石器坑和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玉石器,以及1984年、1987年真武仓包包出土的玉石器。?

  可将这些出土的玉石器纳入遗址的分期范畴。1984年在真武仓包包处还发现二里头形制的玉璋1件;1987年又在真武仓包包出土祭祀坑一个,该坑内出土文物除两件铜牌饰外,还出土玉瑗、玉凿、石璧等玉石器数十件。其中石璧大小依次递减的顺序重叠放置于祭祀坑中。该坑的时代相当于三星堆遗址二期(二里头至二里岗下层时期),说明在这一时期三星堆文化已有较为完备的礼仪祭祀制度。?

  1986年在三星堆南面发掘出土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玉石器近200件,二号坑出土玉石器100余件。经整理研究后可知,一号坑部分玉璋和玉戈年代较早,有的可能早至二里岗时期,个别的还可以早到二里头晚期至二里岗下层时期。一号坑其余的玉石器大致相当于殷墟一期;二号坑的玉石器的年代相于殷墟二期。?

  这一时期玉石器的特点,一是器物的体形大小兼备,如玉璋大的长达150厘米以上,小的仅长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径达70厘米左右,小的也仅3?厘米。二是以工艺精良见长,如玉璧、玉瑗的好、孔两面多数都有十分精确的凸起的周边,在肉的两面碾琢出若干重凸起的同心圆,其凸线极为准确、圆润。玉璋、玉戈长达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两侧边刃极薄,刃线准确、流畅。有的玉石器其上或锼或镂或刻出十分精细而生动的纹饰图案,并见有用碱性植物汁液作腐蚀剂描绘在玉石器上,将花纹图案浸染而成的。三是玉石料的材质种类广泛。经过岩矿型鉴定,除有软玉、碧玉、琥珀、玛瑙外,还有阳起石蛇纹石岩、阳起石角岩、阳起石透闪石岩、蚀变白云大理岩、白云质板岩、硅技板岩、蚀变灰绿岩、蚀变基性岩、陂嵝石岩、片麻岩、安山玢岩、石英片岩、角砾岩、石灰岩、灰长岩等数十种岩矿种类。?

  3.青铜器和黄金器。相当于三星堆遗址二期的青铜器主要有铜牌饰和镶嵌绿松石的铜虎等。?

  在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一号坑出土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瑗、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一号坑的下埋年代相当于殷墟一期,而一号坑的青铜器早的可以早到二里岗上层一、二期,晚的在殷墟一期偏早阶段,而不见晚于殷墟一期的器物。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器的年代相当于三星堆遗址三期的前段。?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以及、尊等器物种类。二号坑下埋的时代大约在殷墟三、四期之间,出土的青铜器年代都在殷墟二期的年代范围内,但有早晚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早、晚二组:早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早段,晚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晚段。二号坑在三星堆遗址的分期上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的三期晚段。?

  两个坑出土的青铜器中,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这些青铜器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前14?1世纪)蜀国青铜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一、二号祭祀坑分别属于商代中期和晚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的存在,说明这时期三星堆遗址处于繁荣鼎盛时期。而三星堆青铜器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商代早期甚至夏代。1976年在三星堆遗址北面高骈乡发现的土坑中,出土了一件近似二里头文化的铜牌饰。1987年在真武仓包包出土的祭祀坑中,又出土铜牌饰两件。铜牌是二里头文化中特有的铜器,在商文化中已不曾见到。有学者推测三星堆出土的铜牌饰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晚期到商代早期,这说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生产可上溯到商代早期或夏代是不成问题的了。?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一是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二是形体大,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用纯金皮捶打而成,长142厘米,重400多克,其上用双勾手法雕刻出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一、二号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号坑出土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面罩,构成金面铜头像。可以推测,出土的金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二号坑出土丰富的黄金器也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4.房屋建筑。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原生地面上挖沟槽,槽中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并经火烧烤。屋面用五花土铺垫,并经夯实。开间一般较大,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大房子进深8?7米,开间2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圆形房子一般不挖沟槽,直接在地面上掘柱洞立木围成一圆圈,圆圈中心立擎柱以支撑屋顶。柱子之间无壁墙,估计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屋内有火塘。?

  5.宗教祭祀。1986年7月和8月,在三星堆遗址内先后发现两个商代祭祀坑。随后,学术界对两个祭祀坑的性质争论很大,有人认为是祭祀坑,有人认为是器物坑,有人认为是窖藏,更有人认为是陪葬坑。经过对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界一段时期的讨论,现已比较倾向于“祭祀坑”说。从两个坑出土的器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分析,两个坑内埋入的器物都不属于日常生活用器,也不属于一般性的礼仪祭祀用器,而是仅适合于大型宗庙内使用的像设、礼仪用器和祭祀用品。两个坑内埋入的器物,同一坑内的器物年代差距较大。从器物的种类、用途和年代距离以及同一器类之间彼此连续发展,无文化面貌上的差异等情况来看,反映出是同一国家的先后时代不同的两个宗庙内的用品。两个不同时期的宗庙被毁后,再掘坑将宗庙重器埋入坑中。造成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同一国家内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转移即改朝换代所造成。在宗庙被毁后,举行祭祀的礼仪,将宗庙器物焚后埋入坑中。?

  除1986年夏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两个大型祭祀坑外,1986年春天在一、二号祭祀坑西侧还发现两个小型祭祀坑,坑内出土铜器和玉石器,器物也经火烧过。这些情况说明有关三星堆晚期遗存的祭祀遗迹在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

  6.城墙建筑。在遗址东、南、西三面发现城墙。这些城墙虽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城墙基础依然存在。以调查和试掘结果表明,东城墙现残长1000余米,估计原长度应为1800米左右,北偏东12度;西城墙被鸭子河和马牧河冲毁,现残长800余米,北偏东25度;南城墙在中段向南拐折,残长约600米。整个城址呈北窄南宽布局,东西宽1600?000米,南北宽2000米左右,面积约3?5??6平方公里。城墙横断面为梯形,墙基一般宽40余米左右,顶部现存宽度约20余米。墙体由主城墙(即墙心主体部分)和内侧墙、外侧墙三部分组成。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内侧墙和外侧墙采用分段夯筑法筑成,每段夯筑到一定高度,经切削修整后,又再继续接夯。在主城墙局部,已经出现使用土坯砖来增加城墙高度,这是中国城墙建筑史上发现的最早使用土坯垒筑城墙的实物例证之一。另外,内、外侧城墙为多数呈倾斜状的斜行夯层。有的地方能看到分块版筑的情况;有些夯层为堆土垒筑,夯筑方法显得较为随意。这一方面说明了城墙的建筑离版筑技术的出现时代不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城墙的体量较大,全部使用版筑技术来夯筑城墙满足不了工程进度的需要。?

  在城墙外侧均发现有宽约20?0米的濠沟,濠沟的两端分别与鸭子河和马牧河相沟通,组成一个既有利于防洪排灾、又有利于防御和交通运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由此可见,对水系的利用和治理是古蜀文明的一大特征。?
  在城墙的夯土内发现的陶片均属于三星堆遗址一期(即相当于龙山时期)。在东城墙、西城墙和南城墙的试掘中,都发现了城墙夯土叠压在一期文化层之上,同时又被二期或二期偏晚的文化层叠压的地层关系。另外,在濠沟内沉积的主要是三、四期的地层,这说明三星堆遗址城墙的建筑时代在二期(相当于夏至商代早期),使用年代在二期之晚至三、四期(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

三、三星堆文明在中国夏商文明中的关系、地位和作用

  古代的蜀国,地处中国西南的边陲。关于蜀的历史,除甲骨文和《尚书?牧誓》外,晚至春秋与战国之交,蜀和中原的交往才见于文献记载。而关于蜀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化的面貌,则是晚至本世纪三十年代才认识的。至于夏商时期的青铜文化情况,学术界则是一无所知。三星堆夏商青铜文明的发现和确认,使人们对古蜀文明认识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填补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国历史的空白。?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的形成在秦汉时期。其实,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奠定。龙山时期,各个大型的族团已经形成。这些族团之间的互相兼并、交流融合,最后以夏族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传说记载蜀族是帝喾封其支庶于蜀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并有“禹生于石纽”、“禹娶于涂山”的传说。石纽和涂山分别在蜀巴二地,这些传说记载反映了蜀族和中原民族的关系甚为密切和古老。夏代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早期阶段。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二里头夏文化的典型器陶以及近似于二里头风格的铜牌饰、玉璋等器物。传说记载和出土材料都说明古蜀民族的产生和中原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原青铜文明一经出现,古蜀民族就对中原青铜文明因素加以吸收。三星堆青铜文明作为中原地区以外的一个方国文明,它的产生和中原青铜文明有直接联系。?

  仁胜砖厂土坑墓中出土的玉锥形器,具有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玉锥形器的风格。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年?200年之间,三星堆出土的玉锥形器的年代估计在距今4000年左右,说明在龙山或二里头早期,三星堆早期的居民不但与中原地区有较为密切的文化交往,甚至与远至长江下游或太湖地区的居民也有文化方面的交往,这些重要发现使我们对认识三星堆文化的视野由巴蜀地区拓宽到中原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

  商文明是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从三星堆文明中的商文化因素消长变化的情况分析,也可以看出商文明对蜀文明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戈、璋、琮、壁、环、瑗等玉石兵器和礼器中,绝大多数器物具有明显的商文化因素;出土的相当于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约公元前15?4世纪)的青铜礼器中,尊、瓿、盘和器盖等容器形制种类,都是商文化这一时期常见的形制种类,器物的纹饰也是商文化的纹饰风格。而到殷墟二期(约公元前13世纪左右),玉石器的戈、璋中,大量出现独具地方风格的器物形制;青铜尊、虽然形制接近殷商文化或长江中游地区和陕南汉中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但器物的纹饰极具地方风格,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民族个性。这时具有古蜀民族自己特点的青铜文明已经形成。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三星堆青铜文明既有其自身特点,又与中原夏商文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三星堆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Ⅰ式玉戈和Ⅱ式玉戈的形制的玉器,在三星堆两个祭祀坑中有大量发现,相反,在中原地区这种形制的玉戈仅在殷墟妇好墓中见到。这说明这种玉戈是三星堆文化的特征性器物,殷墟妇好墓中见到的这种器物有可能是受到三星堆文化影响的结果。?

  中国商代的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尊、鼎、鬲、壶、爵、角、觯等青铜礼仪用器为代表,这些器物造型庄重、纹饰繁缛,具有威严、神秘之感,而以动物和人像为题材的造型则较少;尤其是独立人像的青铜制品,则几乎不见。三星堆青铜文明则大量出土人像、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无疑更加丰富了中国商代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

  中原地区商王朝至商代晚期已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四海”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商文明对其周邻的方国文明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作为一个远离商王朝的蜀国,在商代已具有自身特点、且可与商文明媲美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使我们有必要对商文明以外的周邻地区的商代方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重新评估。大量的地下出土材料说明,中国文明是多元化的耦合而形成的,各方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方面的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文明。

陈德安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副队长,三星堆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 林 向)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

赵殿增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证明了川西平原存在过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古国方国形成阶段的古文明中心(1),不少研究者已正式称之为“三星堆文明”。这个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原始宗教体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价值,就需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拟从部分出土文物反映的三星堆时期特殊崇拜习俗入手,对其原始宗教构成的特征作一概要的分析。?

一、三星堆文明几种特殊的崇拜习俗

  三星堆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表现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为我们探索当时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具体线索,在城址、遗址、作坊、墓葬等遗迹和造型奇特的众多器物之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因素,如土埂城墙的建设、高柄中空的灯形豆、鸟头形的器把、数量众多的各式石璧,大都包含有原始信仰方面的内涵。其中最突出最能集中反映三星堆精神文化的,则是祭祀坑中出土的成批成组专门用于祭神的文物。?

    三星堆遗址中心及附近地区,曾多次发现埋葬神器礼器的长方形土坑,目前学者多认为是祭祀坑(2),它们是反映三星堆宗教观念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实物例证。虽然在埋藏原因方面尚有多种不同的见解,但在坑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是用来祭神的这一点是比较一致的。

  出土的器物包括人像、神象、灵兽、神树、礼器、祭器等几大类。均与当时人们的宗教祭祀礼仪活动有关。器物形态极为奇特怪异,从中可以窥视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信仰崇拜方面的一些特有色彩。?

  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位显著、造型奇异,说明当时人们有一种崇拜眼睛的特殊习俗。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种突目人面具,例如大面具(K2②∶148),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直径13?5厘米。另一对突出目面具(K2②∶142;144),双目突出似一圆柱,长9厘米,直径10厘米。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对眼睛特有的敬重。“眼睛”纹常常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重要图案的中心部分,如大立人像(K2②∶149;150)头顶花冠的两侧、身披法衣的双肩中心,就有一对巨大的“眼睛”纹。这些实例证明,崇拜眼睛是三星堆古人信仰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崇拜的社会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对以“纵目”为特征的蜀人始祖之神“蚕丛氏”的崇拜(3)。史籍中记载下来的传说中蜀人的始祖名叫“蚕丛”,其唯一的形体特征就是“纵目”。如东晋时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一书中说:“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三星堆大量出现突目巨眼的图像,正是蜀祖蚕丛神像的具体体现。以面具眼饰来表现祖先崇拜观念,构成了三星堆原始宗教体系的特有组成部分。?

  三星堆文物中还特别强化了对人“手”的夸大和神化,表明对“手”的崇拜是当时又一项独特的信仰习俗。这种现象首先反映在青铜人像群上,如大型立人像(K2②∶149;150),就有一双超过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举在正前方视角焦点的显著位置,作执物奉献祭祀状(也有的认为是作“掐指一算”之类的手势)。较小的一尊兽首冠人像(K2③∶264),与大人像双手姿态大体相同,只是两个小指翘起,更象是在作“手势”。神坛上成排的小人像、神树基座上跪祭人像(K2②∶194),也都有一双超比例的大手。有些跪祭、立祭小人像手中,还握有璋、枝条一类的祭器。在大神树巨龙身上,长有一只平伸的巨大“人手”;大铜人身披的法衣上面有四条飞龙,前后爪也都呈现为握作空拳的“人手”,表明人手与神兽已经有机地合为一体。“祭山图玉璋”(K2③∶201?)之上,有八只巨大的人手,从天而降,握成空拳,拇指按在神山的外侧,它们已被作为神的威力和法术的直接体现。玉璋上有22个祭祀人像,均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手势”,即双手在腹部交叉,抱作空拳,拇指翘起相按。跪祭半浮雕人像(K2②∶04;05)等,又呈现了一种双手张开、按在腹腰之间的手势。这些“手势”的重复出现,说明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与神交往的“形体语言”,而从天降下的大手和人兽合体上面的人手,证明“人手”已升华为“神手”,并在后来形成以“手纹”等为主体的“巴蜀符号”,这些“手纹”逐渐具有了“神圣的宗教符号”的意义,构成一种特殊的崇拜习俗。巨大的人手又主要出现在具有巫祭身份的青铜人像、刻绘人像上,突显了神职人员的特殊法力和半人半神的社会地位。?

    对“鸟”的崇拜在当时十分盛行,具体表现在三星堆文物中大量出现各种奇异的鸟造型上。

  其数量之多达到上百件,型式也有十余种。最突出的一种是神树上的立鸟,如大铜树(K2②∶94)上,9条树枝上有9只立鸟,均作展翅欲飞状,爪下为成组的仙果和象征太阳的光焰状圆环。其他几株神树上也多有类似的立鸟,有的呈现为“人首鸟身”的精灵(K2③∶272)。这些立鸟可能具有神的使者、太阳负载者,和氏族图腾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此外,还有许多单独的圆雕立鸟(如K2③∶31?等)、大型鹰头状饰件(K2②∶141)、做成铃铛的鹰鸟(K2③∶103?),以及众多片状飞鸟饰件,如(K2③∶70?)等。鸟还常常作为礼器上的饰件和主体纹饰,如玉璋(K1∶235?)射部顶端,镂空透雕有一只就象正在水上凫游的神态可掬的小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神坛方型顶部的四个立面正中,各有一只双翅展开的“人首鸟身”像,其显赫的地位表明它是神坛上的一位主神。至于那件被一双飞鸟悬空托起的“鸟爪人象”,更是一个乘鸟腾升的大神。在金杖(K1∶1)上有四组结构完全相同的徽记图案,各有一只箭羽将鸟和鱼组合在一起,刻绘于象征王者的头像之上,显然是一种图腾衍化而成的族徽。对鸟鱼的崇拜在当时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使不少学者认为它们所代表的正是三星堆古国的主人
用一生做一份事业,不成功也无憾。用一生用心去对待一个心爱的人,不美好亦无悔。
顶端 Posted: 2006-05-07 07:40 | [楼 主]
浮躁
团结进步奖
头衔:就我俩... 就我俩...

级别: 同知(正五品)
精华: 7
发帖: 1470
威望: 1494 点
金钱: 2476 银两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95 点
朋友圈: 破碎虚空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12
最后登录:2007-01-16

楼主的这些东西都是偷拍的吧

辛苦啦
EASY COME ,EASY GO

任他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顶端 Posted: 2006-05-09 07:04 | 1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转)巴蜀文化网评论 
一、前 言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两个祭祀坑出土了一批十分别致和新颖的珍贵文物,其中如青铜人像、青铜面具和青铜树等是以前从未见的器物,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和艺术史学者的极大兴趣,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文章和著作。面对这批罕见材料的独特性,在对其用途和文化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学术界也出现了诸多歧见和纷纭的解释,成为我国考古研究中最具悬念的课题之一。
  应该指出的是,孕育三星堆文化的远古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异己的社会,我们无法以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思维和常识来揣测其背后的种种原因,我们也不可能用对中原地区远古文化和社会的了解来类推三星堆的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根据英国考古学家霍克斯所确立的考古研究的难度级别,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遗存显然是当时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产物,在考古学的解读上,要比分析一般生活和生产用品来得更为困难。
  在我国学者的解读工作中,一个显著的倾向是比较侧重依赖历史文献来寻找可以说明这批文物的依据,很少利用文化人类学对人类原始思维的研究和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从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的一般特点来剖析远古社会宗教信仰的表现特点和性质,了解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层次,并推断当时这批文物在社会运转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尝试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入手,利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从萨满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青铜树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并从祭祀坑出土遗存的整体特点来管窥三星堆文化以神权为特点的社会运转机制。
二、神树及其解释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其中大型神树两件以及破碎和无法拼接的小型神树及残段若干。根据《三星堆祭祀坑》一书的介绍,它们的基本特点大致择要如下。
  一号大型神树形制最大,通高3%厘米,残高 359厘米,圆形底座圈直径为92.4-93.5厘米,圈上三足呈拱形,状似树根。座上为树身,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第一层树枝靠近根部,第二层树枝在树干中段,第三层树枝靠近树端,端部残缺。每层树枝共分三叉,其中一枝中部又分两叉。各下垂枝端有一花,中部向上短枝花朵上有一立鸟,共九只鸟。在与分两叉的树枝方向相反一侧的底座上嵌铸一龙,龙身呈绳索状蜿蜒顺树干而上,尾巴残缺。
  二号大型神树人为损毁比较严重,曾被砸击和焚烧而变形。残留部分为树座和树干两部分,底座为圆形圈座,三个拱形足如同树根。树干通高193.6厘米,残高142厘米,底座直径54.8厘米。圈座三面正中有一方台,上有一19厘米的跪坐人像。现存的仅二层树枝,有三个分叉,但仅存一枝完好。该枝从中段上下一分为二,上段有一立鸟站在花瓣上,下段端部为一花朵。
  小形神树只有一件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残高50厘米。该树为三股辫绳状树干,基座无存,但周围有几枝卷曲的枝条外展。树的主干中部有两层树枝向外展出,但端部均残。两个主干顶端分别有一立鸟。特别有意思的是,该两只鸟均为人面,戴着面罩,方脸、大眼、高鼻、大耳,身短翼大,造型更像是长着鸟翼的人。
  这些青铜神树和其他前所未见的器物,如青铜立人像和青铜面具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正如英国学者罗森所说的那样,这些惊人的东西构建出一幅异乎寻常的世界图像。三星堆青铜器是一种舞台道具,它们描绘了神灵的世界,对于那些参加这幕剧的人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对于这些道具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学者们仍然众说纷纭。比如对于青铜树,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扶桑若木说 持这样一种观点的学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的日本学者。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的文献如公元前四世纪的《山海经》和公元前二世纪的《淮南子》。《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三星堆祭祀坑》一书也根据其中“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的记载,认为那棵人面鸟的神树就是司木之神“句芒”。
  同时,《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还提及了若木的特征:“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名曰若木。”《淮南子?地形训》中有若木上居住着十个太阳,树地果实掉落在地上的描述。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扶桑与若木是古代传说中分别生长在东极和西极的两棵太阳树,也就是太阳和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若木树上。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这也正好印证了青铜树上有九只青铜鸟这样的一个事实。
  建木说 这一观点也是基于古代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在《山海经》中,建木被描述为一棵盘根错节及其茂盛的通天神树,它拔地而起,直上九霄,长满了层层叠叠的果实和树叶。在《淮南子?坠地训》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建木因此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众神或者仙人以及具有人神交往无穷法力的巫师来往天上人间的通道,也就是说建木是一座神奇的天梯。但由于建木与太阳的关联并不直接,且无法有效解释树上栖息的九只鸟,所以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并不是很多。
  图腾说 这种解释主要是对建木的理解上延伸而来。有些学者认为,建木具有图腾柱的特征,并与古人对日影的观察有关。比如闻一多先生认为:“直立如建表,故曰‘建木’,表所以测日影,故曰‘日中无影’。”萧兵认为,原始人生产简陋,知识贫乏,生活单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往往用高山、大树等为坐标,测量太阳的相对位置用以计时。陆思贤认为先民重视太阳运动的观察,十日神话就代表了这样的一种观察,因此图腾柱被用作立杆以测日影。但图腾柱并不仅仅为了满足立杆测影的需要,也为了满足一个氏族共同崇拜和信仰上的需要。
  摇钱树说 这种观点来自于对考古学材料的推测和研究。根据汉代出土的青铜摇钱树,推论三星堆青铜树也有可能是一种摇钱树。因为祭祀坑出土了许多贝币,他们推测这些贝币有可能被挂在树上。此外,20世纪80年代位于雅砻江下游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走廊上的四川盐源县境内,考古工作者在战国至西汉初的墓葬中征采集到一批人兽纹青铜祭祀枝片,其造型与“摇钱树”酷似,但铸造工艺更为粗狂古朴,有学者认为它就是通天神树的象征,树端立有沟通天地的巫师,枝端的璧形物被认为可能代表太阳。由于这样一种造型的器物出土在四川省境内,因此就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同样出土于此的三星堆青铜神树,因此也被认为是青铜神树的发展形式。
  外来传播说 一种观点认为神树是中东地区普遍的装饰物,巴比伦乌尔王陵的出土法器就大致如此,不同的是,那棵巴比伦的神树只有八个分枝,假如能够证明九个果实与叶子属于蔷薇科杏类,则更能肯定它确实来自中东犹太人,因为杏树在古代犹太人中间特别受到青睐。同时鸟也是中东地区非常普遍的装饰物和神圣的象征,一些民族崇拜鸟,因此很有可能闪米特民族的一些传统会流传到三星堆文化中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来源于西亚民族对竹的崇拜,这主要是根据青铜神树分节这一形态来进行推断的,但是这种观点受到较大的质疑。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09 13:27 | 2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大部分外国学者都附会中国学者的观点来讨论青铜树的象征性,比如德国学者R.Goepper指出神树和立鸟可能和古蜀国的太阳崇拜的习俗有关,神树上立鸟数目一共是十只,正好与中国神话中关于“后羿射日”的故事吻合。他也列举了神树是世界的脐带和连接天地的纽带,和古蜀国的“生命之树”等中国学者的看法,但是对外来说却不以为然,认为对神树的解释从两河流域的发现来推断其象征意义,显然走得太远。
  然而,罗森对青铜树的讨论,并没有陷入文献的圈套。她认为,这些树采用了贵重的材料,用青铜来铸造,也许暗示了它所表现的是人世以外的一个非物质的世界,因为人世间的树木是木头的而不是青铜的。树上的鸟在礼仪和宗教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鸟可能代表了诸神,是专门保护某些特定人群的神明、或神界的重要角色。罗森还对利用时空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文献和考古发现来解释青铜树涵义的做法表示怀疑。她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中原地区早期的人们和晚期的文化享有共同的信仰,更妄论当时的四川先民与中原先民享有共同的语言和信仰了。中国学者用较晚的文献来解释这些树和小鸟,看来是无稽之谈,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如想了解这些树和小鸟的含义,恐怕还需要有其他器物来提供一个更充分的背景,并在这种宗教和礼仪的背景之下来进行讨论。罗森女士的看法显然是不无道理的。

  三、原始宗教与萨满艺术
 
  我们在此想跳出文献的窠臼,尝试从原始宗教的角度分析三星堆祭祀仪式的作用,并用萨满艺术中对树和鸟的相似表现来解读青铜树的象征性。
  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类与自身条件所决定的最终命运进行斗争的最初级的感情和智力手段。美国人类学家迪克逊(D.B.Dickson)将人类的宗教形式从简单到复杂分为4种形式,分别为个人宗教(individualcults),萨满教(shamanisticcults),群体宗教(communalcults)和教会宗教(ecclestiasticsl cults)。个人宗教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主要流行于狩猎采集群中,并没有专业人士操纵。萨满教是一种常见的宗教形式,也称为巫。与个人宗教一起,萨满教主要见于较为简单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群体宗教表现为比萨满来得复杂的信仰和实践,它们不见于小规模的原始群和部落社会,主要和人口密度较大,政治和经济发展较为复杂的社会之中,存在专职的宗教人士中。教会宗教是更加复杂的宗教形式,主要见于发达的社会文化之中,并以官僚等级体制将专职神职人员组织起来。
  对于人类社会,宗教实践发挥着如下的作用:(1)常常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机制;(2)具有缓解社会压力的作用,为社会成员解惑并提供心理支持;(3)宗教活动将个人整合到较大的社会组织之中,成为家庭、团体、部落和国家的一分子;(4)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提供组织、思想和超自然的支持; (5)面对社会压力、混乱或解体的威胁时,宗教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和改造社会文化系统,使之应对新的情况。
  从三星堆出土的文化遗存来看,它显然是当时社会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证据。虽然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社会发展层次尚不清楚,但是从祭祀规模和道具制作所体现的对资源和人力的控制来看,其社会的发展阶段似乎远在单一部落之上,具有酋邦结构的特点。然而从宗教祭祀的形式来看,又具有强烈的巫觋特点。因此,我们想从萨满宗教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三星堆祭祀活动的性质。
  宗教人类学认为,巫觋或萨满是借助超自然和神秘力量使得种种现象得以发生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通过宗教活动,萨满和祭司借助某种仪式和道具与超自然的神灵接触,直接获得神的“召命”。在古代和现代的原始部落中,人们通过巫的帮助来与神灵、祖先沟通以及治疗病痛,因此控制着这种通天手段和特殊知识的人,是真正执掌权力的统治者。在巫觋与超自然神灵的接触中,动物是沟通天地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的萨满艺术中看到对种种动物的描绘,最常见的有鸟、蛇、鱼、蛙、虎、鹿等等。
  萨满这个词汇被认为来自东西伯利亚的通古斯语,但被看作是古代宗教行为的普遍形式。它又被称为巫师,专门指那些蒙神感召,具有神赐异能的男女。他们在陷入迷狂状态时,具有控制神灵的能力,他们能脱离肉体之身,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来往,与神灵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治病,丰产,保护以及侵犯的目的。萨满与精灵的交流往往以动物为载体进行灵魂的神秘旅行。萨满的主要活动是出神的降神会,在这种活动中,萨满与精灵建立联系,击鼓,唱歌,跳舞,穿戴精心制作的盛装,有助于萨满角色的转换,召唤精灵进人他们的身体。在降神会中,观众既是表演者,同时又是分享者。
  张光直曾介绍了美国学者佛尔斯脱(P.T.Furst)的“亚美式萨满教的意识形态”,具体内容如下:(1)萨满式的宇宙是巫觋的宇宙,超自然的环境是巫术变形的结果。(2)萨满的宇宙是多层的,一般有天界、人界和地界等若干层次。每层有神灵的统治者和超自然的居民。宇宙诸层之间有一个“中央之柱”(或“世界之轴”)沟通,并有沟通各界的象征物。这个“中央之柱”常以树来表现,或称为“世界之树”,上面常有鸟作为在天界飞翔与超越各界的象征物。同时,世界又以南北和东西分为四个象限。(3)萨满的一条公理是人和动物在本质上是相等的。(4)人与动物本质的平等观念,使得人与动物可以互相转形。萨满一般以动物为助手,在仪式上,穿戴动物的皮,面具和其他象征物来转换身份。(5)自然界里的所有原因现象都被赋予生命或灵魂。(6)人类和动物的灵魂,或本质的生命力都居住在骨头里。(7)灵魂可以和肉体分开,在地球上旅行,也可以到上界的天和下界的地去旅行。灵魂可以被精灵掠去,也可以被萨满巫师所拯救,失魂是疾病常见的原因,治病是萨满的特殊本事。(8)萨满用产生幻象的植物来达到迷魂失神的效果。
  在另一篇文章里,张光直介绍了伊利亚德 ((M.Eliade)对萨满的描述:“在世界民族志上所说的巫,一般称为萨满,是在一个分层的宇宙下有穿贯不同的层次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升天人地,沟通人神的巫师。巫师常常是生来就有这种沟通天地的本事,但他们在行法作业的时候,经常得到某种动物(尤其鸟类)的帮助。神山和神树也常常来帮助巫师上达天境,巫师升天入地时又常常跳舞奏乐,吃药饮酒,进入昏迷状态,在这种昏迷状态里与神鬼接触”。
  除了宗教人类学对萨满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之外,民俗学的萨满艺术研究也为我们解读三星堆的青铜树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借鉴。今天的民族学考察,仍然能够看到许多艺术表现充满了萨满教的含义。比如赫哲族的刺绣,萨满树是主要的表现对象。树干上的树枝有的直线斜向上方,有的呈曲线或涡旋状,枝端有叶,多为三叶相连,树枝上有立鸟,树干中上部画有圆状或带射线的花结状图形表示太阳。
  在许多民族的传说中,树和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吉祥鸟和神树”,每个萨满也都有自己的萨满树,传说第一个萨满就是在桦树上出生并由一只鸟抚养长大。树上的鸟是氏族生命延续与繁盛的象征,一个鸟巢繁盛的氏族树象征着氏族昌盛,人丁兴旺。如赫哲人认为,天上生长着一棵巨大的神树,上面栖息的众多的“魂鸟”,在投胎到母腹之前,他们都栖息在“魂树”的枝头上。在今天北方信奉萨满的各民族中,这样的仪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如在新萨满的考核仪式上,新萨满被要求爬树、爬杆或登上刀梯(杆、刀梯被看作宇宙树的一种异化形式),这样才可以成为真正的萨满。
  在萨满借助精灵通天的能力方面,鸟类是最常见的象征动物之一。鸟崇拜在萨满教中十分普遍。不但第一代萨满由一只鸟抚养长大,鸟也是强大生育能力的象征,掌管生育的女神乌麦有时就以鸟的形貌出现,人死后也被看作栖息在树上的“魂鸟”,这些都足以说明鸟在萨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对于普遍意义上的鸟进行崇拜之外,萨满对鹰有着特殊的感情。鹰是萨满神技的最好象征,是力量与威武的表现,是生命之母神,后来成为萨满的重要守护神。
 
  四、讨论
 
  根据对原始宗教作用以及萨满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的介绍,我们再来看三星堆的青铜树以及其他祭祀物品,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启发。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萨满教是在比较原始的社会群体里常见的宗教形式,但是它所表现的沟通人神的能力,成为后来复杂社会中被统治阶层用来谋取政治权威的手段。张光直说,在古代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巫的帮助与天沟通,白天地交通断绝之后,只有控制着沟通天地手段的人,才握有统治的权力,于是巫成了每个宫廷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而帝王自己就是众巫的首领。因此,到了社会复杂化程度较高的商周和秦汉时期,巫觋仍然在朝野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像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酋邦社会,巫觋手段在权力运作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了。两个祭祀坑所发现的所有文化遗存,均强烈暗示当时统治阶层沟通人神的宗教活动,并表现出鲜明的巫觋和萨满特点。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09 13:28 | 3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根据上面宗教人类学和萨满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这样认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既非扶桑、若木或建木,也非图腾和摇钱树,而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萨满树”。以一号大型神树为例,这棵萨满树分为三层,应该代表天界、人界和地界的三层宇宙,每层树枝上的小鸟代表各层沟通上下界之间的信使与精灵。每层的树枝向三个方向分叉,似民间艺术中的萨满树(王纪等:《萨满绘画研究》)乎代表世界的象限,而没有树枝的一侧恰好是一条身贯天地的龙。从青铜神树的象征性来推断,三星堆文化的宇宙也分为三层和四个象限。龙身所缺失的腹和尾原来刚好固定在树干中下层的分枝部位,固定龙身的残钉依然留存。以龙来标志宇宙象限的一方,对于三星堆文化可能具有特别的涵义。我们在此想作一个大胆的揣测,如果三星堆文化对中原地区文化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交流,那么这条龙很可能被用来代表东方的象限,暗示东方华夏民族的神灵。而且龙身被设计成触地通天,象征了无与伦比的神力。如果这一揣测能够成立,那么这棵萨满树当时在仪式中,龙头应该被安置面向东方。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与龙头相反的一侧中层的树枝分出两叉,与上下层的仅有一叉的树枝不同,如果该分叉是代表西方象限的话,应该指的就是蜀地的方位。一般萨满树的中层分枝代表人界,因此这一设计所蕴涵的象征意义也是值得玩味的。
  小型神树上的人面鸟则更清晰地向我们透露了动物精灵的象征意义。上面我们已经提到,鸟类因为其能够飞翔的能力普遍被萨满用来作为沟通天地的精灵,我们可以从良渚玉器和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中看到以鸟为突出主题的表现。张光直引用美国学者坎贝尔(J.Campbell)的一段描述,为鸟的象征性作了一番阐释:“萨满的神力在于它能使自己随意进入迷幻状态……并把他的伙伴如野兽和鸟类召到身边。这些旁人看不见的动物能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升天。他也是在这种迷幻癫狂之时施展法术,并在昏迷中像鸟一样升向天界,或像驯鹿、公牛或熊一样降临地界”。
  最耐人寻味的是,小型神树上的鸟与大型神树上的不同,把鸟头直接铸成了人面,暗示其造型就代表了萨满或巫师,表现出祭祀仪式中萨满和巫师在魔力作用下的身份转换,以便进入天界,达到了沟通神灵的境界。这个人面鸟的面部造型非常像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面具,暗示了那些青铜面具极有被萨满或祭司用来作为人神转换的道具的可能性。萨满和巫师这种身份的转换在原始人类社会的宗教信仰中是极其普遍的,根据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在原始人群中,灵魂的一般特点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动物的灵魂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自然延伸,他们之间可以转换。于是,各种动物成为萨满和巫师借以沟通灵界最常见的工具。
  在此,我们还想从祭祀坑出土遗存的整体背景来观察青铜树的作用。这批利用珍贵材质制作和劳力投入不菲的器物,对于三星堆的先民来说,并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比生命还重要的符号与象征,在原始人类来看,世界对人来说是充满了各种征兆,并将这些征兆看成是神秘天命的信念。他们深信物质世界在精神力量的控制之下。于是,原始宗教都通过象征主义来指向终极或超自然的境界,用符号或象征来表现和理解超自然的境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遗存,从整体上而言就是这种超自然境界的象征和符号,是三星堆先民宗教信仰的浓缩宇宙,祭司和首领人物就是通过宗教仪式和象征符号的运用,来上顺天意,下服民众。在这样的原始社会中,宗教信仰总是与强烈的感情、极度的敬畏、深度的恐惧和若痴若狂的仪式联在一起。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了解三星堆祭祀坑的掩埋原因,然而出土的这批宗教仪式道具可以令我们想象当时祭祀仪式的场面。
  张光直曾介绍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东周青铜杯上的祭祀纹饰,特别提到了图案左侧的树和鸟,他认为这就是萨满借助神树和鸟在上传天意,并将天意下传人间。祭坛左侧的意境似乎是“上传天意”的仪式,右侧也有一颗神树,周围有人击鼓、跳舞和奏乐,意境应该是“以舞降神”。左侧萨满树下还有一人拉开弓箭作射天状。可能并不是在射鸟,而是另一种沟通人神的仪式。作者曾撰文讨论过三星堆和金沙古蜀金器“射鸟纹”中那枚无头矢,认为箭作为一种飞行的武器和工具,有可能被巫觋用作在世界各层间升降的象征物。这幅东周的祭祀图案,也许可以为三星堆萨满树和鸟,以及射鱼纹的功能和涵义提供进一步的旁证。
  《三星堆祭祀坑》一书将出土器物的功能分为神像、神灵、巫祝、祭器、礼器、仪仗和祭品6类。其实,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批器物反映了三星堆文化整个宗教体系中具有不同功能和意义的各类象征和符号,是三星堆先民整个宇宙观的缩影。虽然对远古人类意识形态产品的解读有着特殊的难度,使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这批器物的真正涵义,但是我们除了利用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借助宗教人类学的规律性分析和民俗学类比,以便能够管窥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了解社会结构的运转层次。
  目前,对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解释基本都依赖古代文献和神话的记载,将其看作是扶桑、若木、建木、杜树、句芒,或者根据与汉代摇钱树的相似特点,将其看作是“放在宗庙里用于迎钱和祭祀日神的神树”。这样的解释当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从这批文物所表现的强烈宗教意义上来看,这种依赖神话描述的解读似乎显得深度不够。本文则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借鉴了萨满艺术表现的普遍特点,对其作了一番解读,希望能够为这类遗存提供另一种可能性解释。作者曾根据三星堆和商周青铜器的比较,认为三星堆青铜器和其他祭祀器物的结构特点明显具有强烈的“巫觋”特征,它们显然缺乏商周青铜器那种强烈的王权意识 (相对于三星堆的神权概念)和地位分层的象征性,较为突出地表现为“以舞降神”和“沟通人神”的萨满特点,社会复杂化程度显然较殷商为低。我们期望,今后的三星堆研究能更多的利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来整体分析这批独特器物的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入认识这批独特文化遗存的意义和价值。

  陈淳 殷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09 13:30 | 4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这篇帖子长是长了点,不过很有看头,可以从中了解许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坛友们有空可以进来看看.谢谢!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09 13:34 | 5 楼
张睿虚

头衔:心如止水一级 心如止水一级

级别: 同知(正五品)
精华: 3
发帖: 919
威望: 1501 点
金钱: 4755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16(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0
最后登录:2016-10-20

没办法很多有关文化,宗教,哲理的帖子都很长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完
用一生做一份事业,不成功也无憾。用一生用心去对待一个心爱的人,不美好亦无悔。
顶端 Posted: 2006-05-09 14:19 | 6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笑了,睿虚太过急切,要给自己和别人一点时间嘛!好的东西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09 22:14 | 7 楼
张睿虚

头衔:心如止水一级 心如止水一级

级别: 同知(正五品)
精华: 3
发帖: 919
威望: 1501 点
金钱: 4755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16(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20
最后登录:2016-10-20

说的也是
用一生做一份事业,不成功也无憾。用一生用心去对待一个心爱的人,不美好亦无悔。
顶端 Posted: 2006-05-10 14:26 | 8 楼
婧岩

头衔:乖乖女 乖乖女

级别: 内阁侍读(正六品)
精华: 3
发帖: 635
威望: 917 点
金钱: 13631 银两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6 点
在线时间:18(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6
最后登录:2013-04-11

谢谢定位支持.
有点费眼神是吧!

空洞的道理讲上一百遍也是枉然!
顶端 Posted: 2006-05-10 23:01 | 9 楼
落拓居论坛 » 心随笔动

Total 0.048010(s) query 6, Time now is:12-23 08:29, Gzip disabled 蜀ICP备11007877号-1
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