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书为文字般若,能启迪观照般若,进而悟道,即可证得实相般若。倘若执着文字相,反而增加迷惑。今将平时读文字相时的思索献给同仁,以求指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苦短,苏子无奈,轻叹之声闻矣。
千里本在咫尺之间,东坡居士缘何如此伤感?莫非因“把酒问青天”而终未能解惑?
天地无私,无地无愁。酒却能乱性,酒入悲肠,酒入愁肠,竞使偌大个苏学士凄然良久。由此观之,非戒酒不可!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东坡居士因一念无明而起嗔心,便正中了佛印禅师的妙计!怎不令后学警然、惕然、觉然。
众生本来具足圆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八风决定“吹不动”,只因苏学士当下欠缺了什么,这才气势汹汹地“过江来”算帐。
欠缺了些什么呢?吾不禁哑然失笑。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尘不动,水无痕,法界寂然无语,湛然大定现矣。无尘无水亦无我,哪里还有是与非、荣与辱、得与失。那么,每日里忙忙碌碌的又是谁?吵吵闹闹的又是谁?迷惑颠倒的又是谁?是贪嗔痴吗?若是,赶快放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不知易安居士可曾受过五戒?这饮酒之害--不仅“浓睡”不能消其余威,连朝时课诵也一定耽误了,长此下去怎生了得?况且酒能乱性,性乱则妄念沓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境随心生,好不伤感。
然而,境亦随心灭。若能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不仅当下即得十方如来护念,佛光加被,而且将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无有众若,但受诸乐,岂不妙哉!只因眼下一念无明,以酒浇愁,不仅伤胃伤肝,而且还有斩断自身慧命之大患。
鸣呼!杯中物,其何来与?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孟德观海,必有深意。看到了什么?未必。想起了谁?秦始皇?徐福?童男童女?渡海大舟?可能。造船了没有?终于没有造。这就是曹操比秦始皇高明的地方,
长寿在自身而不在海外。
面对大海咽了一口唾沫:歌以咏志。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不知是哪家魔头留下此语,误导了许许多多未觉众生堕入三涂。此因缘故,无量已觉之众生乘愿再来,入无量刹,广行六度,弘法如生,使得本来纤尘不染的清净世界热闹非凡。
不知诸仁者行热闹场中有何感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也许是某些人的努力方向。佛门弟子万万不可以此为满足,读书不注重多少,只看你能否破文字相。若执着于文字相,读书愈多,所行障愈重。俗语去:读书死,死读书,读书到死不如不读书。
行路即是悟道,只行不悟,便是行色匆匆的贩夫走卒,充其量也只是个没有主见的旅游者。
还是某比丘尼的悟道诗写得妙:
镇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拈梅化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