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千年前,柏拉图就告诉世人,他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变成哲学家时,人类才有太平盛世。
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的一个意外发现是,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的一个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无疑,这确实是一种东方式的想象。利玛窦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中国的科举与文官制度:“中国人崇尚道德哲学,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这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中国的哲学学位有三级,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
这里获赐“进士及第”称号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状元梦,可以说是回荡在中国教育之曲里最浪漫、最迷人、最撼人心魄的旋律了。唐代孟郊的《登科后》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46岁进士及第,毕竟是向着状元梦靠近了一步。这梦圆时分的状元郎,可就不是一般的醉、一般的乐、一般的狂了。那一步登天、众星捧月的感觉,谁不想去找找、去尝尝、去试试呢?
以至在民间,许多以状元为主角的曲目被历代传唱,如《张协状元》《状元媒》;有状元情节的戏就更多了,如《西厢记》《牡丹亭》《铡美案》《玉簪记》等。“公子落难,小姐养汉;状元一点,百事消散”,都成了中国戏曲最典型的传统套路。
状元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产物。在这种制度下,状元是社会各阶层推崇 备至的偶像,考取状元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在长达1300年的时间里,通过修身苦学高中状元,成为广大学子追求的最高目标,并由此形成了庞大的追求这一最高荣誉的士人学子阶层。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浸染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深远的状元文化现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状元文化虽有时代局限,但它代表着一段不能割断的历史和传统,代表着一段真实的存在。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公平竞争、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勇攀高峰,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也对后世的文化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无所不在,形成了众多与之相关的民俗,并伴随着芸芸众生的一生。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仍遍及海峡两岸、东亚、东南亚以及所有华人聚集的整个“儒家文化圈”。